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8-10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6 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2 “红船精神”的内涵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意义 | 第12-20页 |
2.1 “红船精神”的内涵 | 第12-17页 |
2.1.1 首创精神是核心,是动力之源 | 第13-14页 |
2.1.2 奋斗精神是支柱,是胜利法宝 | 第14-16页 |
2.1.3 奉献精神是本质,是利民之基 | 第16-17页 |
2.2 “红船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意义 | 第17-20页 |
2.2.1 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 第18页 |
2.2.2 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 第18-19页 |
2.2.3 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 | 第19-20页 |
3 “红船精神”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 第20-34页 |
3.1 “红船精神”已成为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 第20-22页 |
3.1.1 围绕“红船精神”,致力于文艺活动育人 | 第20-21页 |
3.1.2 围绕“红船精神”,助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工程 | 第21-22页 |
3.2 “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程度不强 | 第22-23页 |
3.2.1 高校宣传“红船精神”的工作有待改进 | 第22-23页 |
3.2.2 高校组织“红船精神”的活动有待丰富 | 第23页 |
3.3 “红船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的应用不够深入 | 第23-28页 |
3.3.1 “红船精神”的教学内容有待丰富 | 第24-27页 |
3.3.2 “红船精神”的传授方法有待多样化 | 第27页 |
3.3.3 “红船精神”的实践教学有待加强 | 第27-28页 |
3.4 “红船精神”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认知不足 | 第28-34页 |
3.4.1 大学生对“红船精神”的认知不够系统 | 第28-30页 |
3.4.2 大学生学习与了解“红船精神”缺乏主动性 | 第30-31页 |
3.4.3 大学生生活中的“红船精神”色彩逐渐淡化 | 第31-34页 |
4 影响“红船精神”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原因 | 第34-38页 |
4.1 “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社会环境影响 | 第34-35页 |
4.1.1 西方文化思潮的渗透,影响大学生对“红船精神”的价值认同 | 第34页 |
4.1.2 时代环境的变迁,影响大学生对“红船精神”的认知 | 第34-35页 |
4.1.3 娱乐媒体的导向偏移,影响大学生对“红船精神”的追求 | 第35页 |
4.2 “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大学生心理影响 | 第35-36页 |
4.2.1 大学生个性心理影响“红船精神”的弘扬与践行 | 第35-36页 |
4.2.2 大学生从众心理影响“红船精神”的弘扬与践行 | 第36页 |
4.3 “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自身开发利用不足影响 | 第36-38页 |
4.3.1 “红船精神”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未整体规划 | 第36-37页 |
4.3.2 “红船精神”文化资源的研究力量薄弱 | 第37-38页 |
5 完善“红船精神”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路径 | 第38-50页 |
5.1 “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 第38-41页 |
5.1.1 高校通过宣传推广,构建“红船精神”的文化氛围 | 第38页 |
5.1.2 高校通过教育引领,进行“红船精神”的知识积淀 | 第38-39页 |
5.1.3 高校通过文艺活动,打造“红船精神”的文化品牌 | 第39-40页 |
5.1.4 高校通过创新训练,弘扬“红船精神”的育人价值 | 第40页 |
5.1.5 高校通过志愿服务,传承“红船精神”的精神品质 | 第40-41页 |
5.2 “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课堂核心作用 | 第41-44页 |
5.2.1 推进“红船精神”进教材 | 第42页 |
5.2.2 推进“红船精神”进课堂 | 第42-44页 |
5.2.3 推进“红船精神”进头脑 | 第44页 |
5.3 “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发挥同心共筑作用 | 第44-46页 |
5.3.1 辅导员引导大学生学习“红船精神” | 第44-45页 |
5.3.2 班级积极组织“红船精神”教育活动 | 第45页 |
5.3.3 高校社团积极开展“红船精神”活动 | 第45-46页 |
5.3.4 高校党团组织“红船精神”考核,为高校党建工作服务 | 第46页 |
5.4 大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 第46-50页 |
5.4.1 善明辨,避免主观臆断 | 第46-47页 |
5.4.2 多读书,使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 第47页 |
5.4.3 要创新、要奋斗、要奉献,努力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 第47-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A | 第54-56页 |
附录 B | 第56-5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