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娱乐性偶像崇拜的现状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页
    1.2 研究动态第9-13页
        1.2.1 国外研究动态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动态第11-13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4 创新点及不足第14-16页
        1.4.1 创新尝试第14-15页
        1.4.2 不足之处第15-16页
2 大学生娱乐性偶像崇拜及特点第16-24页
    2.1 偶像崇拜的概念、功能与类型第16-20页
        2.1.1 偶像崇拜第16-17页
        2.1.2 偶像崇拜的功能第17-18页
        2.1.3 偶像崇拜的类型第18-20页
    2.2 大学生娱乐性偶像崇拜的内涵第20页
    2.3 大学生娱乐性偶像崇拜的特点第20-24页
        2.3.1 普遍性与差异性第21页
        2.3.2 时代性与流行性第21页
        2.3.3 消费性与娱乐性第21-24页
3 大学生娱乐性偶像崇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24-39页
    3.1 大学生娱乐性偶像崇拜存在的问题第24-27页
        3.1.1 部分大学生对待娱乐性偶像感性认知高于理性认知第24-25页
        3.1.2 部分大学生对娱乐性偶像表层推崇多于内在品质发掘第25-27页
        3.1.3 部分大学生身心成长受娱乐性偶像“负效应”凸显第27页
    3.2 大学生娱乐性偶像崇拜存在问题的原因第27-39页
        3.2.1 大学生自身因素第28-30页
        3.2.2 高校教育缺失第30-32页
        3.2.3 社会消极因素影响第32-35页
        3.2.4 家庭偶像教育缺失第35-36页
        3.2.5 国外不良文化渗透第36-39页
4 正确引导大学生娱乐性偶像崇拜的基本原则与具体对策第39-48页
    4.1 基本原则第39-40页
        4.1.1 引导性——批判性结合原则第39页
        4.1.2 参与性——互动性结合原则第39-40页
        4.1.3 多元性——超越性结合原则第40页
    4.2 具体对策第40-48页
        4.2.1 大学生群体自我引导第40-41页
        4.2.2 高校教育疏导第41-43页
        4.2.3 社会管理体系构建第43-45页
        4.2.4 家庭偶像观培塑第45-46页
        4.2.5 国家意识形态强化第46-48页
结语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2-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视域下大学生理性阅读探究
下一篇:“红船精神”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