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护理学论文--护理一般技术论文

改良胃管置入法在球麻痹患者留置胃管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7-8页
英文摘要第8页
英文缩略语第10-11页
前言第11-13页
文献综述第13-19页
    1 球麻痹第13页
    2 吞咽障碍第13-14页
        2.1 定义第13-14页
        2.2 评定方法第14页
    3 营养支持第14-15页
        3.1 营养支持的定义第14页
        3.2 营养支持的方式第14-15页
    4 留置胃管第15-18页
        4.1 常见的球麻痹患者留置胃管失败原因第15-16页
        4.2 置管材料选择第16页
        4.3 置管方法研究第16-17页
        4.4 置管深度研究第17页
        4.5 判断胃管在胃内方法研究第17-18页
    5 总结第18-19页
材料与方法第19-23页
    1 研究对象第19页
        1.1 纳入标准第19页
        1.2 排除标准第19页
        1.3 样本量估算第19页
        1.4 分组方法第19页
    2 研究方法第19-21页
        2.1 对照组第19-20页
        2.2 观察组第20-21页
    3 观察指标第21页
    4 评判标准第21页
        4.1 一次性留置胃管成功的标准第21页
        4.2 不适反应发生率第21页
        4.3 鼻腔黏膜出血发生率第21页
        4.4 留置胃管时间第21页
    5 统计分析第21-23页
研究结果第23-34页
    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第23页
    2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差异对比第23页
    3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适反应发生情况第23-24页
        3.1 观察组与对照组恶心发生率差异对比第23-24页
        3.2 观察组与对照组呛咳差异对比第24页
        3.3 观察组与对照组躁动差异对比第24页
    4 观察组与对照组鼻腔黏膜出血发生率差异对比第24-25页
    5 观察组与对照组胃管置管时间差异对比第25页
    6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胃管置管前5分钟、置管中、置管后5分钟心率差异对比第25-26页
    7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置管前5分钟、置管中、置管后5分钟血压差异对比第26-29页
    8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胃管置管前5分钟、置管中、置管后5分钟呼吸差异对比第29-30页
    9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胃管置管前5分钟、置管中、置管后5分钟血氧饱和度差异对比第30-31页
    10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置管后第2天、第3天、第9天、第10天胃残余量差异对比第31-34页
讨论第34-41页
    1 改良胃管置入法在提高球麻痹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中的应用第34-36页
        1.1 冰冻胃管对球麻痹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的影响第34页
        1.2 体位变化对球麻痹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的影响第34-35页
        1.3 辅助患者头部稍稍后仰15-30°对球麻痹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的影响第35页
        1.4 鼻孔选择对球麻痹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的影响第35页
        1.5 呼气末瞬间旋转置管对球麻痹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的影响第35-36页
        1.6 压舌板对球麻痹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的影响第36页
        1.7 石蜡油润胃管前端至距离末尾约15cm处对球麻痹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的影响第36页
    2 改良胃管置入法可减少球麻痹患者在留置胃管过程中不适现象发生第36-37页
        2.1 改良胃管置入法可减少球麻痹患者在留置胃管过程中恶心现象发生第36-37页
        2.2 改良胃管置入法可减少球麻痹患者在留置胃管过程中呛咳现象发生第37页
        2.3 改良胃管置入法可减少球麻痹患者在留置胃管过程中躁动现象发生第37页
    3 改良胃管置入法可减少球麻痹患者在留置胃管过程中鼻腔粘膜出血现象发生第37-38页
    4 改良胃管置入法缩短护士留置胃管时间第38页
    5 改良胃管置入法对患者置管前中后生命体征变化幅度较常规方法小第38页
    6 改良胃管留置长度可更加准确监测胃内残留量第38-39页
    7 本研究中的局限性第39页
    8 关于本研究的展望第39-41页
结论第41-42页
致谢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7页
附图第47-56页
    附1:病例报告表第48-50页
    附2:EAT-10吞咽筛查量表第50-51页
    附3:洼田饮水试验第51-52页
    附4:反复唾液吞咽试验第52-53页
    附5:NR2002营养风险筛查表第53-54页
    附6:知情同意书第54-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印度谷螟对Bt毒素的抗性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线粒体基因的锈赤扁谷盗磷化氢抗性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