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13-29页 |
1.1 国内外水资源概况 | 第13-14页 |
1.1.1 水资源的定义 | 第13页 |
1.1.2 世界淡水资源概况 | 第13页 |
1.1.3 中国淡水资源概况 | 第13-14页 |
1.1.4 重庆市淡水资源概况 | 第14页 |
1.2 国内外水环境污染概况 | 第14-15页 |
1.2.1 世界水环境污染概况 | 第14-15页 |
1.2.2 中国水环境污染概况 | 第15页 |
1.2.3 重庆市水环境质量概况 | 第15页 |
1.3 国内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概况 | 第15-17页 |
1.3.1 国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概况 | 第15-17页 |
1.3.2 中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概况 | 第17页 |
1.4 国内外水环境数学模型概况 | 第17-21页 |
1.4.1 水环境数学模型的构建 | 第17-19页 |
1.4.2 水环境数据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4.3 水环境数学模型的应用进展 | 第20-21页 |
1.5 重庆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3页 |
1.5.1 重庆市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1.5.2 重庆市水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1.5.3 重庆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23页 |
1.6 水环境数学模型应用于保护区划分和布局的技术难点 | 第23-24页 |
1.7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8页 |
1.7.1 课题的提出 | 第24-25页 |
1.7.2 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1.7.3 技术路线 | 第27页 |
1.7.4 课题来源 | 第27-28页 |
1.8 创新点 | 第28-29页 |
2 重庆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 第29-51页 |
2.1 调查评估目标范围 | 第29页 |
2.1.1 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 第29页 |
2.1.2 地级以下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 第29页 |
2.2 评估技术路线 | 第29-32页 |
2.3 水源地基础状况 | 第32-45页 |
2.3.1 水源地基本状况 | 第32-37页 |
2.3.2 水源取水量保证状况 | 第37页 |
2.3.3 水质达标状况 | 第37-38页 |
2.3.4 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 | 第38-44页 |
2.3.5 评估结果认定分析 | 第44-45页 |
2.4 环境监管的主要问题 | 第45-47页 |
2.4.1 水质问题 | 第45-46页 |
2.4.2 环境管理问题 | 第46-47页 |
2.5 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信息调查 | 第47-49页 |
2.5.1 调查范围 | 第47页 |
2.5.2 环境监管现状 | 第47-48页 |
2.5.3 环境监管的主要问题 | 第48-4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3 大江大河特大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研究 | 第51-71页 |
3.1 重庆主城区河流水系分布概况 | 第52页 |
3.2 重庆主城区取水口、入江排污口和支流入江口调查 | 第52页 |
3.3 重庆主城区沿长江、嘉陵江排污口入江污染负荷估算方法 | 第52-53页 |
3.4 MIKE21模型简介 | 第53页 |
3.5 MIKE21模型模拟主城区江段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 | 第53-66页 |
3.5.1 MIKE21模型研究区域概化 | 第53-55页 |
3.5.2 MIKE21模型的参数设置 | 第55-62页 |
3.5.3 MIKE21模型的参数率定与验证 | 第62-64页 |
3.5.4 MIKE21模型计算工况设计 | 第64-65页 |
3.5.5 MIKE21模型模拟重庆主城区污染混合区影响范围和程度 | 第65-66页 |
3.6 MIKE21模型在主城江段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中的应用 | 第66-69页 |
3.6.1 MIKE21模型在主城区江段保护区调整的应用 | 第66页 |
3.6.2 MIKE21模型在主城区江段“引蒙入朝”工程的应用 | 第66-6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4 河道型水库企业自备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研究 | 第71-89页 |
4.1 川维厂大型排污口概况 | 第71-72页 |
4.2 深度平均二维非恒定流水流水质数学模型 | 第72-73页 |
4.3 控制方程的有限体积数值离散 | 第73-74页 |
4.4 深度平均二维模型参数的选取 | 第74-75页 |
4.5 模型的计算域 | 第75-76页 |
4.6 模型计算的基本条件 | 第76页 |
4.7 流场分布 | 第76-78页 |
4.8 模型参数的率定与验证 | 第78-82页 |
4.9 模型计算工况及初始条件 | 第82-83页 |
4.10 川维厂排污口附近及下游浓度场分布 | 第83-86页 |
4.11 川维厂排污口对企业自备水厂保护区划分的影响 | 第86页 |
4.12 本章小结 | 第86-89页 |
5 小流域型城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研究 | 第89-105页 |
5.1 梁滩河流域概况 | 第90-91页 |
5.2 MIKE11模型简介 | 第91-93页 |
5.3 MIKE11模型在梁滩河流域基础数据的获取 | 第93-99页 |
5.4 MIKE11模型的率定 | 第99-102页 |
5.4.1 MIKE11水动力模型的率定 | 第99-101页 |
5.4.2 MIKE11水质模型的率定 | 第101-102页 |
5.5 MIKE11模型在梁滩河流域保护区划分中的应用 | 第10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2-105页 |
6 山地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优化布局技术研究 | 第105-137页 |
6.1 水资源空间分布状况及缺水类型识别 | 第105-111页 |
6.2 SWAT模型在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优化布局中的应用 | 第111-128页 |
6.3 长寿湖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优化布局研究 | 第128-129页 |
6.4 三峡库区典型农村型消落带水源地优化布局研究 | 第129-132页 |
6.5 三峡库区排污口污染带对沿江饮用水水源地布局的影响 | 第132-136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36-137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137-141页 |
7.1 结论 | 第137-138页 |
7.2 建议 | 第138-141页 |
致谢 | 第141-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3页 |
附录 | 第153-154页 |
A.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53页 |
B.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编写的专著 | 第153页 |
C.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科学技术奖 | 第153页 |
D.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工作 | 第153-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