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9-15页 |
| (一)研究意义 | 第9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 1.童话教学的相关研究 | 第9-12页 |
| 2.寓言教学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 3.神话教学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4-15页 |
| 一、小学中段童话寓言神话文本教学的界定及作用 | 第15-21页 |
| (一)童话寓言神话的界定 | 第15-17页 |
| (二)童话寓言神话文本教学的界定 | 第17-18页 |
| (三)小学中段童话寓言神话文本教学的作用 | 第18-21页 |
|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 第18-19页 |
|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第19页 |
|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第19-20页 |
| 4.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健全人格 | 第20-21页 |
| 二、小学中段童话寓言神话文本教学现状调查及问题研究 | 第21-34页 |
| (一)中段小学生童话寓言神话学习现状调查 | 第21-26页 |
| 1.中段学生对三种文本的态度 | 第21-22页 |
| 2.中段学生对三种文本的认识 | 第22页 |
| 3.中段学生三种文本的学习方式 | 第22-24页 |
| 4.中段学生三种文本学习的主要内容 | 第24页 |
| 5.中段学生三种文本的课外阅读情况 | 第24-26页 |
| (二)小学语文教师童话寓言神话教学相关情况调查 | 第26-31页 |
| 1.教师三种文本的理论素养方面 | 第26-27页 |
| 2.教师教学中对三种文本的认识 | 第27-29页 |
| 3.三种文本教学目标设计方面 | 第29-30页 |
| 4.教师三种文本的教学方法 | 第30页 |
| 5.教师对三种文本课外阅读指导情况 | 第30-31页 |
| (三)小学语文中段童话寓言神话文本教学的问题总结 | 第31-34页 |
| 1.文本解读能力弱 | 第31页 |
| 2.课堂教学缺乏文体特点 | 第31页 |
| 3.教学目标的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完整性 | 第31-32页 |
| 4.教学方法不灵活 | 第32页 |
| 5.课外阅读指导薄弱 | 第32-34页 |
| 三、小学中段童话寓言神话文本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34-37页 |
| (一)教师的童话寓言神话理论知识匮乏 | 第34页 |
| (二)教师缺乏童话寓言神话的文体意识 | 第34-35页 |
| (三)教师对三种文本教学目标的设计研究不够 | 第35-36页 |
| (四)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 | 第36页 |
| (五)教师缺乏三种文本课外阅读的指导技能 | 第36-37页 |
| 四、小学中段童话寓言神话文本教学对策 | 第37-53页 |
| (一)提高教师自身童话寓言神话的理论素养 | 第37-40页 |
| 1.扩大阅读范围 | 第37-39页 |
| 2.重视协作交流 | 第39-40页 |
| (二)树立文体意识 | 第40-43页 |
| 1.童话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会童趣 | 第41-42页 |
| 2.寓言教学引导学生感悟道理 | 第42页 |
| 3.神话教学引导学生品味神奇 | 第42-43页 |
| (三)完善童话寓言神话教学目标的设计 | 第43-46页 |
| 1.具化单元目标,构建整体感 | 第43-44页 |
| 2.细化课时目标,体验细节感 | 第44-45页 |
| 3.设计评价任务,体验完整感 | 第45-46页 |
| (四)丰富童话寓言神话文本教学的方法 | 第46-50页 |
| 1.游戏式教学 | 第46-48页 |
| 2.指导学生复述故事 | 第48-49页 |
| 3.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 第49-50页 |
| (五)加强童话寓言神话的课外阅读指导 | 第50-53页 |
| 1.阅读方法的平移 | 第50-51页 |
| 2.多种形式的读书汇报 | 第51页 |
| 3.倡导亲子阅读 | 第51-53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附录 | 第57-65页 |
| 附录1:小学语文中段童话寓言神话调查问卷(学生) | 第57-58页 |
| 附录2:小学语文中段童话寓言神话调查问卷(教师) | 第58-59页 |
| 附录3:人教版小学语文低段教材中童话寓言神话分布情况 | 第59-60页 |
| 附录4:教师相关的推荐书目 | 第60-61页 |
| 附录5:《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 第61-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