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技术路线及结构安排 | 第10-12页 |
1.2.1 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1.2.2 结构安排 | 第11-12页 |
1.3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2-13页 |
1.3.1 创新点 | 第12页 |
1.3.2 研究不足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2.1 残疾人 | 第13页 |
2.2 生活质量 | 第13-16页 |
2.2.1 生活质量的概念 | 第13-15页 |
2.2.2 生活质量的测量 | 第15-16页 |
2.3 残疾人生活质量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2.4 文献评述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江苏省残疾人人口学特征分析 | 第18-23页 |
3.1 男性残疾人多于女性残疾人 | 第18页 |
3.2 农业残疾人是主体 | 第18-19页 |
3.3 不在婚无配偶的残疾人居多 | 第19页 |
3.4 残疾人集中在青年和老年 | 第19-20页 |
3.5 受教育程度低,文盲率高 | 第20-21页 |
3.6 近半数残疾人可达重度残疾 | 第21-22页 |
3.7 肢体残疾最为普遍 | 第22页 |
3.8 一户一残为主 | 第22-23页 |
第四章 江苏省残疾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3-36页 |
4.1 相关理论依据 | 第23-24页 |
4.1.1 社会正义论 | 第23页 |
4.1.2 社会支持理论 | 第23-24页 |
4.1.3 人本社会发展理论 | 第24页 |
4.2 残疾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24-25页 |
4.3 残疾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25-30页 |
4.4 确定指标权重 | 第30-36页 |
4.4.1 熵值法 | 第30-32页 |
4.4.2 层次分析法 | 第32-34页 |
4.4.3 组合赋权法 | 第34-36页 |
第五章 江苏省残疾人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 | 第36-56页 |
5.1 基于TOPSIS法江苏省残疾人生活质量实证 | 第36-38页 |
5.1.1 TOPSIS法的基本原理 | 第36-37页 |
5.1.2 江苏省残疾人生活质量TOPSIS法分析 | 第37-38页 |
5.2 江苏省残疾人生活质量因素分析 | 第38-49页 |
5.3 江苏省残疾人生活质量区域比较分析 | 第49-5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6-61页 |
6.1 结论 | 第56-57页 |
6.2 建议 | 第57-61页 |
6.2.1 四类地级市残疾人发展建议 | 第57-58页 |
6.2.2 江苏省残疾人发展建议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 | 第65-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