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口令的移动证券身份认证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12-15页 | 
| 1.3.1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 1.3.2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13-15页 | 
| 第2章 基于口令的身份认证技术基础知识介绍 | 第15-25页 | 
| 2.1 相关密码学技术及原理 | 第15-16页 | 
| 2.1.1 对称密码算法 | 第15页 | 
| 2.1.2 非对称密码体制 | 第15-16页 | 
| 2.1.3 单向哈希函数 | 第16页 | 
| 2.2 身份认证技术介绍 | 第16-20页 | 
| 2.2.1 身份认证概念 | 第16-17页 | 
| 2.2.2 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和分类 | 第17-20页 | 
| 2.2.2.1 根据安全要素身份认证的分类 | 第17-18页 | 
| 2.2.2.2 根据实体关系进行分类 | 第18-19页 | 
| 2.2.2.3 依据安全基础进行分类 | 第19-20页 | 
| 2.3 口令认证技术介绍 | 第20-24页 | 
| 2.3.1 口令认证技术概念介绍 | 第20-21页 | 
| 2.3.2 口令认证的分类 | 第21-24页 | 
| 2.3.2.1 静态口令认证 | 第21-22页 | 
| 2.3.2.2 动态口令认证 | 第22-23页 | 
| 2.3.2.3 动态口令与静态口令相比的优势 | 第23页 | 
| 2.3.2.4 动态口令的生成方式 | 第23-24页 | 
| 2.4 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典型基于口令身份认证协议介绍和分析 | 第25-37页 | 
| 3.1 S/KEY协议 | 第25-28页 | 
| 3.1.1 符号和标识定义 | 第25页 | 
| 3.1.2 S/KEY协议介绍 | 第25-27页 | 
| 3.1.3 S/KEY协议安全分析 | 第27-28页 | 
| 3.2 SAS-2认证方案 | 第28-32页 | 
| 3.2.1 SAS-2认证方案介绍 | 第28-31页 | 
| 3.2.2 SAS-2认证方案分析 | 第31-32页 | 
| 3.3 CHAP协议 | 第32-35页 | 
| 3.3.1 CHAP协议介绍 | 第32-34页 | 
| 3.3.2 CHAP协议安全分析 | 第34-35页 | 
| 3.4 身份认证协议设计的安全问题和原则 | 第35-36页 | 
| 3.4.1 身份认证的协议安全危胁 | 第35-36页 | 
| 3.4.2 身份认证协议的安全原则 | 第36页 | 
| 3.5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MSOTP协议设计 | 第37-48页 | 
| 4.1 基于口令的移动证券身份认证协议的安全原则 | 第37-38页 | 
| 4.2 基于对称加密算法的认证协议描述 | 第38-42页 | 
| 4.2.0 符号和标识 | 第38-39页 | 
| 4.2.1 注册过程 | 第39-40页 | 
| 4.2.2 认证过程 | 第40-42页 | 
| 4.2.3 口令更换 | 第42页 | 
| 4.3 基于公钥加密算法的认证协议描述 | 第42-46页 | 
| 4.3.1 注册过程 | 第43-44页 | 
| 4.3.2 认证过程 | 第44-46页 | 
| 4.4 小结 | 第46-48页 | 
| 第5章 MSOTP认证协议分析 | 第48-57页 | 
| 5.1 MSOTP协议安全分析 | 第48-49页 | 
| 5.2 BAN逻辑介绍 | 第49-52页 | 
| 5.2.1 BAN逻辑简介 | 第49页 | 
| 5.2.2 BAN逻辑的语法和语义 | 第49-51页 | 
| 5.2.3 BAN逻辑证明步骤 | 第51-52页 | 
| 5.3 基于对称加密算法的MSOTP协议安全证明 | 第52-54页 | 
| 5.4 基于公钥加密算法的MSOTP协议证明 | 第54-56页 | 
| 5.5 小结 | 第56-57页 | 
| 结论 | 第57-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