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2.1 城市管理 | 第11-12页 |
1.2.2 流动摊贩 | 第12页 |
1.3 研究设计 | 第12-15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3.3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应用 | 第15-21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2.1.1 关于流动摊贩的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2.1.2 针对社会工作介入的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2.2 理论应用 | 第19-21页 |
2.2.1 认知行为理论 | 第19页 |
2.2.2 增能理论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流动摊贩与流动摊贩管理困境概述 | 第21-26页 |
3.1 流动摊贩概述 | 第21-23页 |
3.1.1 流动摊贩产生的原因 | 第21页 |
3.1.2 流动摊贩存在的意义 | 第21-22页 |
3.1.3 流动摊贩的消极影响 | 第22-23页 |
3.2 城管执法概述 | 第23-24页 |
3.2.1 城管对流动摊贩的管理依据 | 第23页 |
3.2.2 城管执法对流动摊贩的管理手段 | 第23-24页 |
3.3 流动摊贩管理困境概述 | 第24-26页 |
3.3.1 管理环境的复杂性 | 第24页 |
3.3.2 管理效果的反复性 | 第24-25页 |
3.3.3 管理影响的负面性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城市流动摊贩管理困境调查及原因分析——基于兰州市G街道城管与摊贩的调查分析 | 第26-36页 |
4.1 兰州市G街道流动摊贩与城管的情况调查 | 第26-28页 |
4.1.1 G街道相关情况 | 第26页 |
4.1.2 G街道流动摊贩相关情况 | 第26-28页 |
4.1.3 G街道城管执法人员相关情况 | 第28页 |
4.2 兰州市G街道流动摊贩管理困境调查 | 第28-32页 |
4.2.1 城管执法的执法依据和执法程序争议较大 | 第28-29页 |
4.2.2 执法水平有限和执法效果不佳 | 第29-30页 |
4.2.3 城管与流动摊贩对立情绪严重 | 第30-31页 |
4.2.4 城管执法人员出现职业倦怠 | 第31-32页 |
4.3 城市流动摊贩管理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32-36页 |
4.3.1 城市管理的法律制定不够完善 | 第32-33页 |
4.3.2 现行的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需要 | 第33页 |
4.3.3 舆论环境缺乏正面引导 | 第33-34页 |
4.3.4 流动摊贩群体的特殊性 | 第34页 |
4.3.5 城管队伍自身存在问题 | 第34-36页 |
第五章 小组工作介入城市流动摊贩管理困境的实践 | 第36-50页 |
5.1 小组前期准备工作 | 第36-38页 |
5.1.1 小组工作的开展背景 | 第36页 |
5.1.2 小组成员的选取 | 第36页 |
5.1.3 小组目标 | 第36-37页 |
5.1.4 小组工作计划书 | 第37-38页 |
5.2 小组工作介入方案的实施 | 第38-47页 |
5.2.1 第一次小组活动 | 第38-40页 |
5.2.2 第二次小组活动 | 第40-42页 |
5.2.3 第三次小组活动 | 第42-44页 |
5.2.4 第四次小组活动 | 第44-46页 |
5.2.5 第五次小组活动 | 第46-47页 |
5.3 小组工作干预结果评估 | 第47-50页 |
5.3.1 评估方式 | 第47-48页 |
5.3.2 小组活动满意度评估 | 第48页 |
5.3.3 小组活动目标达成情况评估 | 第48-49页 |
5.3.4 社会工作者自评 | 第49-5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0-55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50页 |
6.2 改善城市流动摊贩管理困境的建议 | 第50-55页 |
6.2.1 微观层面:以服务促治理,提升流动摊贩的个人能力 | 第50-52页 |
6.2.2 中观层面:以社区为单位,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 | 第52-53页 |
6.2.3 宏观层面:以政策倡导为手段,完善城市流动摊贩的管理环境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