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4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1.2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第2章 占有中断后“骗取”原占有财物行为概述 | 第14-18页 |
2.1 占有中断后“骗取”原占有财物行为的概念 | 第14-16页 |
2.1.1 “占有中断”的概念 | 第14-15页 |
2.1.2 “骗取”的含义和形式 | 第15页 |
2.1.3 “原占有财物”的概念 | 第15-16页 |
2.2 占有中断后“骗取”原占有财物行为的特征 | 第16-18页 |
2.2.1 行为的复合性 | 第16-17页 |
2.2.2 时间的先后性 | 第17页 |
2.2.3 空间的转换性 | 第17-18页 |
第3章 占有中断后“骗取”原占有财物行为的理论争议及其评析 | 第18-22页 |
3.1 诈骗罪说 | 第18-19页 |
3.1.1 诈骗罪说的理由 | 第18页 |
3.1.2 对诈骗罪观点的评析 | 第18-19页 |
3.2 侵占罪说 | 第19-20页 |
3.2.1 侵占罪说的理由 | 第19页 |
3.2.2 对侵占罪说的评析 | 第19-20页 |
3.3 盗窃罪说 | 第20-22页 |
3.3.1 盗窃罪说的理由 | 第20页 |
3.3.2 对盗窃罪说的评析 | 第20-22页 |
第4章 占有中断后“骗取”原占有财物行为定性之我见 | 第22-36页 |
4.1 定性的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4.1.1 “事后的非法占有目的”之排除 | 第22-23页 |
4.1.2 “规范性占有”理论之提倡 | 第23-25页 |
4.1.3 “秘密窃取说”之合理 | 第25-26页 |
4.2 定性的结论 | 第26-36页 |
4.2.1 诈骗罪说之否定 | 第26-28页 |
4.2.2 侵占罪说之否定 | 第28-33页 |
4.2.3 盗窃罪说之肯定 | 第33-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