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介质孔隙结构及微观渗流力学模型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9-12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34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1.1 多孔介质渗流工程问题 | 第12-14页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渗流理论研究进展 | 第14-25页 |
1.2.1 单相渗流模型 | 第14-18页 |
1.2.2 多相渗流模型 | 第18-25页 |
1.3 孔隙结构模型研究进展 | 第25-29页 |
1.3.1 孔隙重构模型 | 第25-27页 |
1.3.2 等效孔隙网络模型 | 第27-29页 |
1.4 微观渗流计算研究进展 | 第29-32页 |
1.4.1 孔隙尺度多相流 | 第29-31页 |
1.4.2 孔隙尺度多组分运移 | 第31-32页 |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 | 第32-34页 |
第2章 多流态理论模型 | 第34-53页 |
2.1 概述 | 第34页 |
2.2 气体渗流的多流态理论模型 | 第34-41页 |
2.2.1 气体运移微观机理 | 第34-37页 |
2.2.2 宏观模型修正 | 第37-41页 |
2.3 工程应用-页岩气开采过程多物理场耦合分析 | 第41-51页 |
2.3.1 问题概述 | 第41-42页 |
2.3.2 多物理场耦合理论模型 | 第42-45页 |
2.3.3 物理模型 | 第45-46页 |
2.3.4 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型 | 第46-48页 |
2.3.5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3章 岩土介质孔隙结构模型 | 第53-68页 |
3.1 概述 | 第53页 |
3.2 孔隙结构模型建立方法 | 第53-61页 |
3.2.1 颗粒堆积孔隙结构模型 | 第53-56页 |
3.2.2 等效孔隙网络模型 | 第56-61页 |
3.3 不同类型岩土介质孔隙结构模型 | 第61-66页 |
3.3.1 砂土-高连通性各向同性 | 第61-62页 |
3.3.2 砂岩-低连通性各向同性 | 第62-65页 |
3.3.3 页岩-低连通性各向异性 | 第65-6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4章 孔隙尺度单相渗流 | 第68-90页 |
4.1 概述 | 第68页 |
4.2 孔隙尺度渗流计算模型 | 第68-71页 |
4.2.1 数学模型 | 第68-70页 |
4.2.2 模型计算程序 | 第70-71页 |
4.3 岩土介质渗透率计算 | 第71-76页 |
4.3.1 代表性单元体确定 | 第71-75页 |
4.3.2 各向异性渗透率计算 | 第75-76页 |
4.4 工程应用-页岩基质中气体流动微观机理分析 | 第76-88页 |
4.4.1 页岩基质孔隙结构特征 | 第76页 |
4.4.2 物理模型概述 | 第76-79页 |
4.4.3 孔隙尺度页岩气流动模拟 | 第79-84页 |
4.4.4 关键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84-8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5章 孔隙尺度两相流 | 第90-106页 |
5.1 概述 | 第90页 |
5.2 理论计算模型 | 第90-92页 |
5.2.1 单压力计算模型 | 第90-91页 |
5.2.2 动态双压力计算模型 | 第91-92页 |
5.3 微纳米尺度孔隙中两相流模型 | 第92-96页 |
5.3.1 微纳米尺度孔隙两相流特性 | 第92-93页 |
5.3.2 孔隙尺度两相流模型 | 第93-96页 |
5.4 工程应用-含水页岩基质内两相流 | 第96-104页 |
5.4.1 问题阐述 | 第96-97页 |
5.4.2 物理模型概化 | 第97页 |
5.4.3 动态两相流动计算程序 | 第97-99页 |
5.4.4 水力特征参数计算 | 第99-102页 |
5.4.5 孔隙尺度两相流时空变化特征 | 第102-10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6章 孔隙尺度多组分运移特性研究 | 第106-127页 |
6.1 概述 | 第106页 |
6.2 孔隙尺度多组分运移模型 | 第106-115页 |
6.2.1 问题阐述 | 第106-107页 |
6.2.2 物理模型 | 第107-108页 |
6.2.3 数学模型 | 第108-115页 |
6.3 多组分运移计算分析 | 第115-125页 |
6.3.1 CO_2注入速率 | 第115-117页 |
6.3.2 双组分竞争吸附 | 第117-123页 |
6.3.3 双组分出流分析 | 第123页 |
6.3.4 有机质分布敏感性分析 | 第123-124页 |
6.3.5 孔隙形态不规则性分析 | 第124-12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25-12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7-130页 |
7.1 研究成果 | 第127-128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2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40页 |
致谢 | 第140-14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42-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