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0页 |
1.1 .mTORC1的研究背景 | 第15-18页 |
1.1.1 .mTORC | 第15-16页 |
1.1.2 .mTORC1信号通路 | 第16-17页 |
1.1.3 .mTORC1与疾病 | 第17-18页 |
1.2 .Notch信号通路的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1.2.1 .Notch信号通路的组成及激活 | 第18页 |
1.2.2 .Notch信号的生物学功能与疾病 | 第18-19页 |
1.3 .mTORC1与Notch间的关系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研究目的、方法、内容和研究意义 | 第20-23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2.3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2.3.1 .mTORC1对Notch信号通路主要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20-21页 |
2.3.2 .mTORC1调控HES1蛋白表达的分子机制研究 | 第21页 |
2.3.3 .mTORC1抑制状态下其他蛋白激酶调控HES1的机制研究 | 第21-22页 |
2.4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第三章 mTORC1对HES1蛋白稳定性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第23-61页 |
3.1 .实验器具 | 第23-31页 |
3.1.1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3.1.2 .实验试剂及材料 | 第24-26页 |
3.1.3 .实验溶液及配置 | 第26-3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1-44页 |
3.2.1 .细胞培养 | 第31页 |
3.2.2 .细胞加药提蛋白 | 第31-32页 |
3.2.3 .WesternBlot | 第32-34页 |
3.2.4 .分子克隆 | 第34-40页 |
3.2.4.1 .相关质粒图谱及引物 | 第34-36页 |
3.2.4.2 .分子克隆操作 | 第36-40页 |
3.2.5 .细胞总RNA提取及逆转录 | 第40-41页 |
3.2.5.1 .细胞总RNA提取 | 第40-41页 |
3.2.5.2 .逆转录PCR | 第41页 |
3.2.6 .细胞转染 | 第41-42页 |
3.2.7 .慢病毒筛选及稳转株的建立 | 第42页 |
3.2.8 .免疫共沉淀 | 第42-44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44-59页 |
3.3.1 .mTORC1对Notch信号调控的机制研究 | 第44-47页 |
(1)利用TSC1/2基因敲除细胞研究Notch信号通路主要分子的表达水平 | 第44-45页 |
(2)mTORC1在A549细胞和MCF7细胞中同样调控HES1表达 | 第45-46页 |
(3)利用不同细胞培养条件调节mTORC1的激活状态以观察HES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 第46-47页 |
3.3.2 .mTORC1调控HES1的分子机制研究 | 第47-49页 |
(1)mTORC1不能在mRNA转录水平调控HES1的表达 | 第47页 |
(2)蛋白合成抑制剂和雷帕霉素作用下HES1蛋白表达的变化 | 第47-48页 |
(3)蛋白酶体依赖性的蛋白质降解抑制状态下HES1蛋白表达的变化 | 第48-49页 |
3.3.3 .mTORC1抑制状态下蛋白酶体依赖性的HES1降解机制的研究 | 第49-59页 |
(1)mTORC1抑制状态下Cullin依赖性的E3泛素连接酶介导了对HES1的降解 | 第49-51页 |
(2)mTORC1抑制状态下GSK3β参与了对HES1蛋白的降解 | 第51-55页 |
(3)FBXW7可能是HES1的E3连接酶,而非β-TrCP | 第55-57页 |
(4)HES1潜在GSK3磷酸化位点突变对雷帕霉素诱导的HES1降解的影响 | 第57-59页 |
3.4 .讨论 | 第59-61页 |
第四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1-63页 |
4.1 .主要结论 | 第61页 |
4.2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综述 | 第71-90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相关科研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