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极成像的三维重构方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对照表第11-12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2-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第16-19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页
    1.4 论文结构安排第19-21页
第二章 极成像系统的基本理论第21-35页
    2.1 摄像机成像原理第21页
    2.2 极成像系统第21-26页
        2.2.1 极成像系统的基本组成第22页
        2.2.2 极成像系统的基本原理第22-26页
    2.3 极成像系统的特性第26-32页
        2.3.1 极成像系统的参数配置第26-27页
        2.3.2 虚拟视点轨迹第27-28页
        2.3.3 不同视点的视场第28-30页
        2.3.4 摄像机成像分辨率第30-32页
    2.4 对极成像系统的仿真第32-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三维重构方法研究第35-61页
    3.1 三维重构基本原理第35-36页
        3.1.1 基于双目视觉的三维重构第35-36页
        3.1.2 基于极成像系统的三维重构第36页
    3.2 极图像预处理第36-40页
        3.2.1 水平堆叠处理第36-38页
        3.2.2 极图像与水平堆叠图映射关系第38页
        3.2.3 双线性插值第38-40页
    3.3 立体匹配第40-52页
        3.3.1 立体匹配算法分类第40-41页
        3.3.2 基于SIFT特征的立体匹配第41-49页
        3.3.3 基于图像区域块的立体匹配第49-52页
    3.4 深度信息计算第52-56页
    3.5 生成三维网格表面第56-60页
        3.5.1 核心思想第56-57页
        3.5.2 基本思路第57-58页
        3.5.3 实现细节第58-60页
    3.6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四章 实验平台搭建及结果分析第61-77页
    4.1 实验平台搭建第61-64页
        4.1.1 实验器材参数第61页
        4.1.2 搭建极成像系统第61-64页
    4.2 极图像分析第64-67页
        4.2.1 极成像系统的视场对比第64-65页
        4.2.2 极图像清晰度对比第65-66页
        4.2.3 极图像的分辨率第66-67页
    4.3 重构结果分析第67-70页
    4.4 扩展极成像系统第70-74页
        4.4.1 两种扩展极成像系统的成像原理第70-71页
        4.4.2 基于扩展极成像系统的三维重构第71-74页
    4.5 本章小结第74-77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7-79页
    5.1 总结第77页
    5.2 展望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致谢第83-85页
作者简介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寰球辽宁公司创新管理研究
下一篇:G公司新产品差异化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