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土壤学论文

酸性森林土壤亚硝态氮转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1章 绪论第13-35页
    1.1 引言第13-16页
    1.2 土壤中NO_2~--N的来源第16-22页
        1.2.1 自养硝化作用产生NO_2~--N第16-18页
        1.2.2 异养硝化作用产生NO_2~--N第18-20页
        1.2.3 反硝化作用产生NO_2~--N第20-21页
        1.2.4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产生NO_2~--N第21-22页
    1.3 土壤中NO_2~--N的去向第22-26页
        1.3.1 酸性环境下NO_2~--N的化学自我分解第23-24页
        1.3.2 NO_2~--N被土壤有机物固定和反应第24-26页
        1.3.3 金属离子等其他因素对NO_2~--N转化的影响第26页
    1.4 土壤中NO_2~--N转化动态的研究方法第26-32页
        1.4.1 土壤NO_2~--N的提取方法第26-27页
        1.4.2 土壤中NO_2~--N的~(15)N丰度测定方法第27-28页
        1.4.3 NO_2~--N转化的研究方法第28-32页
    1.5 科学问题第32页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32-35页
        1.6.1 研究内容第32-34页
        1.6.2 技术路线第34-35页
第2章 酸性土壤中NO_2~--N提取方法的改进第35-45页
    2.1 前言第35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5-37页
        2.2.1 供试土壤第35页
        2.2.2 试验设计第35-36页
        2.2.3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方法第36-37页
        2.2.4 回收率计算方法第37页
        2.2.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第37页
    2.3 结果第37-42页
        2.3.1 土壤理化性质第37-38页
        2.3.2 提取过程中土壤提取液pH值的变化第38页
        2.3.3 不同pH值和振荡时间对酸性土壤NO_2~--N、NH_4~+-N回收率的影响第38-40页
        2.3.4 缓冲溶液对土壤提取液pH值的影响第40-41页
        2.3.5 NO_2~--N提取方法的改进效果第41-42页
    2.4 讨论第42-43页
    2.5 结论第43-45页
第3章 用N_2O产生法改良测定土壤中无机氮的~(15)N丰度第45-59页
    3.1 前言第45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5-51页
        3.2.1 方法原理第45-47页
        3.2.2 方法试验的溶液配制第47-49页
        3.2.3 N_2O气体样品的制备第49-50页
        3.2.4 主要仪器与测定程序第50-51页
    3.3 结果第51-56页
        3.3.1 参比溶液中~(15)N丰度的测定第51-55页
        3.3.2 土壤提取液中NO_2~--N的~(15)N丰度测定结果第55-56页
    3.4 讨论第56-57页
    3.5 结论第57-59页
第4章 KCl溶液提取酸性土壤无机态氮过程中NO_2~--N的动态第59-71页
    4.1 前言第59-60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60-61页
        4.2.1 供试土壤第60页
        4.2.2 ~(15)N示踪试验第60页
        4.2.3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方法第60-61页
        4.2.4 不同途径对NOO_2~--N贡献的计算方法第61页
        4.2.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第61页
    4.3 结果第61-66页
        4.3.1 土壤理化性质第61-62页
        4.3.2 振荡提取过程中NO_2~--N浓度和~(15)N原子百分超的变化第62-63页
        4.3.3 振荡提取过程中NO_2~--N的产生和消耗速率第63-64页
        4.3.4 振荡提取过程中NO_2~--N的来源第64-65页
        4.3.5 振荡提取过程中NO_2~--N的去向第65-66页
    4.4 讨论第66-69页
        4.4.1 NO_2~--N的来源第67页
        4.4.2 NO_2~--N的去向第67-69页
    4.5 结论第69-71页
第5章 酸性森林土壤NO_2~--N转化的动态研究第71-93页
    5.1 前言第71-72页
    5.2 材料和方法第72-74页
        5.2.1 供试土壤第72-73页
        5.2.2 ~(15)N示踪试验第73页
        5.2.3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方法第73页
        5.2.4 不同途径对NO_2~--N贡献的计算方法第73页
        5.2.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第73-74页
    5.3 结果第74-88页
        5.3.1 土壤理化性质第74页
        5.3.2 添加含N标记物后无机氮浓度变化第74-76页
        5.3.3 NO_2~--N的产生和消耗速率第76-80页
        5.3.4 NO_2~--N的来源第80-83页
        5.3.5 NO_2~--N的去向第83-88页
    5.4 讨论第88-92页
        5.4.1 强酸性森林土壤中NO_2~-N的来源第88-90页
        5.4.2 酸性森林土壤中NO_2~--N的去向第90-92页
    5.5 结论第92-93页
第6章 pH和C/N对酸性土壤NO_2~--N产生途径的影响第93-113页
    6.1 前言第93页
    6.2 材料和方法第93-96页
        6.2.1 供试土壤第93页
        6.2.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第93页
        6.2.3 土壤pH对NO_2~--N产生途径影响的试验设计第93-95页
        6.2.4 土壤C/N对NO_2~--N产生途径影响的试验设计第95页
        6.2.5 NO_2~--N产生途径贡献的计算方法第95-96页
        6.2.6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第96页
    6.3 结果第96-108页
        6.3.1 土壤理化性质第96页
        6.3.2 不同pH梯度土壤中NO_2~--N、NO_3~--N和NH_4~+-N的浓度第96-99页
        6.3.3 不同pH梯度土壤中NO_2~--N、NO_3~--N和NH_4~+-N的~(15)N丰度第99-101页
        6.3.4 不同pH梯度下不同氮库对土壤NO_2~--N产生的贡献率的影响第101-102页
        6.3.5 不同C/N梯度土壤中NO_2~--N、NO_3~--N和NH_4~+-N的浓度第102-105页
        6.3.6 不同C/N梯度土壤中NO_2~--N、NO_3~--N和NH_4~+-N的~(15)N丰度第105-107页
        6.3.7 不同C/N梯度条件下不同氮库对NO_2-~-N产生贡献率的影响第107-108页
    6.4 讨论第108-111页
        6.4.1 不同pH梯度对NO_2~--N产生途径的影响第108-109页
        6.4.2 不同C/N梯度对NO_2~--N产生途径的影响第109-111页
    6.5 结论第111-113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13-117页
    7.1 全文主要结论第113-114页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114-115页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3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32-133页
致谢第133-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瓜高亲和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CsNRT2.1的表达、定位与功能分析
下一篇:转录因子Fur直接调控鸭疫里氏杆菌毒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