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介词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1.1 《梁书》简介 | 第11-12页 |
| 1.2 研究概况及意义 | 第12-15页 |
| 1.3 介词界定及分类 | 第15-21页 |
| 第二章 方向、处所类介词 | 第21-41页 |
| 2.1 处所类 | 第21-37页 |
| 2.1.1 始发处 | 第21-24页 |
| 2.1.2 所在处 | 第24-28页 |
| 2.1.3 终到处 | 第28-33页 |
| 2.1.4 沿途 | 第33-35页 |
| 2.1.5 经由处 | 第35-36页 |
| 2.1.6 临近处 | 第36-37页 |
| 2.2 方向类 | 第37-38页 |
| 2.2.1 运行方向 | 第37-38页 |
| 2.2.2 面对方向 | 第38页 |
| 2.3 方向处所类介词小结 | 第38-41页 |
| 第三章 对象类介词 | 第41-63页 |
| 3.1 处置对象 | 第41-45页 |
| 3.1.1 处置作 | 第41-42页 |
| 3.1.2 处置给 | 第42-43页 |
| 3.1.3 处置到 | 第43页 |
| 3.1.4 其他处置 | 第43-45页 |
| 3.2 比较对象 | 第45-47页 |
| 3.3 交与对象 | 第47-50页 |
| 3.4 涉及对象 | 第50页 |
| 3.5 施事对象 | 第50-52页 |
| 3.6 受事对象 | 第52-53页 |
| 3.7 言谈对象 | 第53-55页 |
| 3.8 接受对象 | 第55-56页 |
| 3.9 求索对象 | 第56页 |
| 3.10 来源对象 | 第56页 |
| 3.11 所为对象 | 第56-57页 |
| 3.12 师从对象 | 第57-58页 |
| 3.13 追随对象 | 第58页 |
| 3.14 经由对象 | 第58-59页 |
| 3.15 随同对象 | 第59-60页 |
| 3.16 对象类介词小结 | 第60-63页 |
| 第四章 时间类介词 | 第63-80页 |
| 4.1 起始点 | 第63-65页 |
| 4.2 终到点 | 第65-69页 |
| 4.3 时间点 | 第69-74页 |
| 4.4 时机 | 第74-76页 |
| 4.5 临近点 | 第76-77页 |
| 4.6 经历某个时间段 | 第77页 |
| 4.7 时间类介词小结 | 第77-80页 |
| 第五章 原因、方式类介词 | 第80-94页 |
| 5.1 原因 | 第80-85页 |
| 5.2 凭借、利用 | 第85-86页 |
| 5.3 依据 | 第86-89页 |
| 5.4 连带 | 第89-90页 |
| 5.5 身份 | 第90-91页 |
| 5.6 工具 | 第91-92页 |
| 5.7 原因方式类介词小结 | 第92-94页 |
| 第六章 范围类介词 | 第94-104页 |
| 6.1 对象范围 | 第94-95页 |
| 6.2 处所范围 | 第95-97页 |
| 6.3 时间范围 | 第97-98页 |
| 6.4 程度范围 | 第98-99页 |
| 6.5 关涉范围 | 第99-100页 |
| 6.6 增加 | 第100页 |
| 6.7 引入言谈内容 | 第100-101页 |
| 6.8 经历 | 第101页 |
| 6.9 视角 | 第101页 |
| 6.10 范围类介词小结 | 第101-104页 |
| 第七章 结语 | 第104-112页 |
| 7.1 《梁书》介词短语构成 | 第104-106页 |
| 7.2 《梁书》介词短语句法功能 | 第106-107页 |
| 7.3 《梁书》介词使用情况分析 | 第107-11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2-115页 |
| 引用文献 | 第115-116页 |
| 致谢 | 第116-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