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语表 | 第9-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9页 |
1.1 兔病毒性出血症概述 | 第10-18页 |
1.1.1 病原学 | 第10-13页 |
1.1.2 兔瘟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 第13-14页 |
1.1.3 兔瘟的诊断及检测 | 第14-15页 |
1.1.4 兔病毒性出血症的防控 | 第15-18页 |
1.2 兔巴氏杆菌概述 | 第18-24页 |
1.2.1 病原学 | 第18-19页 |
1.2.2 兔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 | 第19页 |
1.2.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 第19-20页 |
1.2.4 巴氏杆菌病诊断方法的研究 | 第20-22页 |
1.2.5 巴氏杆菌病的防控 | 第22-24页 |
1.3 细菌基因组遗传操作工具的研究进展 | 第24-29页 |
1.3.1 细菌基因组突变的方法 | 第24页 |
1.3.2 细菌基因组重组的方法 | 第24-27页 |
1.3.3 CRISPR/Cas9基因操作系统 | 第27页 |
1.3.4 NgAgo的基因操作系统 | 第27-29页 |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9-30页 |
3 材料和方法 | 第30-48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0-33页 |
3.1.1 实验动物、菌株及毒株 | 第30页 |
3.1.2 质粒 | 第30页 |
3.1.3 实验试剂及酶工具 | 第30-31页 |
3.1.4 实验试剂 | 第31-32页 |
3.1.5 实验器材 | 第32-3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3-48页 |
3.2.1 RHDV病原制备及感染家兔试验 | 第33页 |
3.2.2 RHDVRNA的提取及VP60的扩增 | 第33-34页 |
3.2.3 VP60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 | 第34页 |
3.2.4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34页 |
3.2.5 NgAgo-pSHK5Ts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34-35页 |
3.2.6 Lyi-LR-NgAgo-pSHK5Ts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35页 |
3.2.7 Kana/Asn/Crp/MreB-promoter-VP60-lyi-LR-NgAgo-pSHK5Ts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35页 |
3.2.8 PCR扩增方法 | 第35-41页 |
3.2.9 琼脂糖凝胶DNA回收的方法 | 第41-42页 |
3.2.10 酶切、酶连方法 | 第42页 |
3.2.11 CaCl2法制备感受态及转化方法 | 第42-43页 |
3.2.12 质粒提取的方法 | 第43-44页 |
3.2.13 基因组提取的方法 | 第44-45页 |
3.2.14 电转质粒的方法 | 第45页 |
3.2.1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45-46页 |
3.2.16 Westernblot检测分析 | 第46-48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48-62页 |
4.1 RHDV毒力的测定及VP60序列的扩增及进化分析 | 第48-52页 |
4.1.1 RHDV感染实验及病理变化观察 | 第48-49页 |
4.1.2 VP60基因的扩增及测序 | 第49-51页 |
4.1.3 VP60基因的进化树分析 | 第51-52页 |
4.2 VP60基因和启动子序列的扩增及串联 | 第52-53页 |
4.3 asnA/Crp/Kan/MreB-VP60-Lyi-LR-NgAgo-pSHK5Ts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53-54页 |
4.4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54-56页 |
4.5 巴氏杆菌C51-17菌株中表达VP60蛋白的启动子筛选 | 第56-58页 |
4.5.1 重组质粒电转化C51-17菌株及电转菌的鉴定 | 第56-57页 |
4.5.2 电转菌中VP60蛋白表达的检测 | 第57-58页 |
4.6 表达VP60D蛋白的巴氏杆菌C51-17重组菌株的筛选 | 第58-62页 |
4.6.1 巴氏杆菌asnA/Crp/Kan-VP60-△Lyi-C51-17重组株的筛选 | 第58-61页 |
4.6.2 巴氏杆菌突变株中VP60表达的检测 | 第61-62页 |
5 讨论 | 第62-64页 |
6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