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缩略语表 | 第10-11页 |
本研究所用呼肠孤病毒参考毒株序列 | 第11-13页 |
前言 | 第13-23页 |
引言 | 第13页 |
1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2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病原学概述 | 第15-18页 |
2.1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理化与形态学特征 | 第15页 |
2.2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基因组及其编码的蛋白 | 第15-17页 |
2.3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与其他禽呼肠孤病毒的遗传进化关系 | 第17-18页 |
2.4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 第18页 |
3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致病性 | 第18-20页 |
3.1 流行病学 | 第18-19页 |
3.2 临床表征 | 第19页 |
3.3 病理学变化 | 第19-20页 |
3.3.1 雏鸭脾坏死性疾病的病理变化 | 第19-20页 |
3.3.2 鸭出血性坏死性肝炎的病理变化 | 第20页 |
4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病的诊断 | 第20-21页 |
5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 | 第21-2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35页 |
1 材料 | 第24-27页 |
1.1 病毒、细胞、动物及参考序列 | 第24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25页 |
1.4 主要溶液及其配制 | 第25-27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7-35页 |
2.1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JZ061214株、HP09318株、YM101120株、HP080421株和HP081122株的增殖及RNA的提取 | 第27-28页 |
2.1.1 BHK-21细胞的传代培养 | 第27页 |
2.1.2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在BHK-21细胞的传代培养及增殖 | 第27-28页 |
2.1.3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RNA的提取 | 第28页 |
2.2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HP080421株全基因的测序 | 第28-31页 |
2.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28-30页 |
2.2.2 HP080421株L1、L2、L3、M1、M2、M3、S1、S2、S3和S4基因扩增 | 第30页 |
2.2.3 扩增产物的回收和纯化 | 第30-31页 |
2.3 5株新型鸭呼肠孤病毒S1基因以及HP08421基因全序列的序列拼接及分析 | 第31-32页 |
2.3.1 基因序列的拼接 | 第31-32页 |
2.3.2 菌液PCR鉴定 | 第32页 |
2.3.3 序列分析 | 第32页 |
2.4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HP09318株、JZ061214株、YM101120株对雏鸭的致病性比较 | 第32-34页 |
2.4.1 试验动物感染、剖检及样品采集 | 第32-33页 |
2.4.2 感染动物的病理学观察 | 第33页 |
2.4.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感染鸭脾组织中的病毒 | 第33-34页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34-35页 |
试验结果 | 第35-62页 |
1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HP080421基因组序列测定及解析 | 第35-42页 |
1.1 HP080421株全基因结构分析 | 第35-36页 |
1.2 HP080421株基因组各个节段同源性分析 | 第36-37页 |
1.3 HP080421株全基因组各个节段进化分析 | 第37-42页 |
2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JZ061214株、HP09318株、HP080421株、HP081122株和YM101120株S1基因的扩增结果及序列分析 | 第42-47页 |
2.1 S1基因的扩增 | 第42-43页 |
2.2 S1基因序列的分析 | 第43-47页 |
2.2.1 S1基因同源性比较 | 第43-44页 |
2.2.2 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44-47页 |
3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JZ061214株、HP09318株和YM101120株对雏鸭的致病性 | 第47-62页 |
3.1 临床症状和眼观病理变化 | 第47-50页 |
3.2 组织病理变化观察结果 | 第50-60页 |
3.2.1 脾组织病理变化 | 第50-53页 |
3.2.2 法氏囊组织病理变化 | 第53-55页 |
3.2.3 胸腺组织病理变化 | 第55-57页 |
3.2.4 心、脑、肝和肾组织病理变化 | 第57-60页 |
3.3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感染鸭的脾中病毒含量 | 第60-62页 |
讨论 | 第62-68页 |
1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HP080421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62-64页 |
2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JZ061214株、HP09318株、HP080421株、HP081122株和YM101120株S1基因的分析 | 第64-65页 |
3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JZ061214株、HP09318株和YM101120株对雏鸭致病性观测结果 | 第65-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