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农用化学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啶虫脒降解菌株的分离、降解关键酶基因克隆及啶虫脒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符号与缩略语说明第13-14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4-28页
    1 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概况第14-16页
        1.1 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简介第14页
        1.2 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种类第14-16页
        1.3 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危害第16页
    2 啶虫脒简介第16-22页
        2.1 啶虫脒的理化性质第16-17页
        2.2 啶虫脒的特点第17页
        2.3 啶虫脒的代谢研究进展第17-19页
        2.4 啶虫脒的微生物代谢研究第19-21页
        2.5 啶虫脒降解基因研究第21-22页
    3 土壤微生物的分析及其研究方法第22-26页
        3.1 土壤微生物的分析第22-23页
        3.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第23-26页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和技术路线第26-28页
        4.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6页
        4.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6-28页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第28-96页
    第一章 啶虫脒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第28-4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8-33页
            1.1 培养基与试剂第28页
            1.2 啶虫脒降解菌的分离及筛选第28-29页
            1.3 降解菌株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鉴定第29页
            1.4 降解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第29-31页
            1.5 菌株对啶虫脒降解的研究第31-32页
            1.6 菌株的培养和接种第32页
            1.7 菌株D-2对啶虫脒降解特性的研究第32-3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3-38页
            2.1 啶虫脒降解菌株的分离与筛选第33页
            2.2 降解菌株D-2的鉴定第33-34页
            2.3 菌株D-2利用啶虫脒为唯一碳源的降解情况第34-35页
            2.4 培养温度对菌株D-2降解啶虫脒的影响第35页
            2.5 培养基的pH值对菌株D-2降解啶虫脒的影响第35-36页
            2.6 接种量对菌株D-2降解啶虫脒的影响第36页
            2.7 农药的初始浓度对菌株D-2降解啶虫脒的影响第36-37页
            2.8 金属离子对菌株D-2降解啶虫脒的影响第37-38页
        本章讨论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二章 菌株D-2对啶虫脒的代谢途径研究第40-4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0-41页
            1.1 菌株、培养基与试剂第40页
            1.2 菌株的培养和接种第40页
            1.3 菌株D-2降解啶虫脒代谢产物的制备第40页
            1.4 代谢产物的HPLC检测第40页
            1.5 代谢产物的质谱检测分析第40-41页
            1.6 菌株D-2降解啶虫脒过程中的脱氯实验第4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1-46页
            2.1 菌株D-2对啶虫脒的降解和代谢产物的HPLC检测第41-42页
            2.2 代谢产物的HPLC-ESI-MS和MS-MS检测第42-44页
            2.3 菌株D-2降解啶虫脒过程中的脱氯实验第44页
            2.4 菌株D-2对啶虫脒的降解途径第44-46页
        本章讨论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菌株D-2代谢啶虫脒关键酶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验证第48-70页
        第一节 菌株D-2代谢啶虫脒关键酶的纯化第48-5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8-50页
                1.1 菌株与培养基第48页
                1.2 菌株基因组总DNA提取第48页
                1.3 菌株基因组测序第48-49页
                1.4 菌株D-2的培养和粗酶液的制备第49页
                1.5 酶活测定第49页
                1.6 蛋白含量测定第49页
                1.7 硫酸铵分级沉淀第49-50页
                1.8 Q-Sepharose FF离子柱层析第50页
                1.9 Superdex-200凝胶层析第50页
                1.10 肽指纹图谱鉴定第5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0-56页
                2.1 菌株基因组总DNA的提取第50-51页
                2.2 基因组组装第51页
                2.3 硫酸铵分级沉淀结果第51-52页
                2.4 初步纯化后的酶液进行Q-Sepharose FF离子柱层析第52页
                2.5 Superdex-200凝胶层析结果第52-54页
                2.6 肽指纹图谱鉴定分析第54-56页
        第二节 菌株D-2啶虫脒酰胺酶基因(ama)的克隆和表达第56-6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6-61页
                1.1 试剂与培养基第56页
                1.2 菌株、质粒和引物第56页
                1.3 菌株基因组总DNA提取第56-57页
                1.4 ama基因的扩增第57页
                1.5 表达菌株的构建第57-59页
                1.6 重组菌株的诱导表达第59页
                1.7 重组菌株粗酶液的制备第59页
                1.8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第59-60页
                1.9 啶虫脒酰胺酶Ama的纯化第60页
                1.10 啶虫脒代谢产物的检测第60页
                1.11 啶虫脒酰胺酶Ama的酶学特性研究第60-6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1-66页
                2.1 PCR扩增啶虫脒酰胺酶基因ama与表达载体的构建第61-62页
                2.2 啶虫脒酰胺酶Ama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第62-63页
                2.3 啶虫脒酰胺酶Ama的酶活测定第63-64页
                2.4 温度对啶虫脒酰胺酶Ama活力和稳定性的影响第64页
                2.5 pH对啶虫脒酰胺酶Ama活力的影响第64-65页
                2.6 金属离子对啶虫脒酰胺酶Ama活力的影响第65-66页
        本章讨论第66-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四章 菌株D-2对土壤中啶虫脒污染修复效应研究第70-9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0-75页
            1.1 菌株、培养基与农药第70页
            1.2 供试土壤第70页
            1.3 菌悬液的制备第70页
            1.4 实验方法第70-71页
            1.5 啶虫脒的提取及检测第71页
            1.6 啶虫脒标准曲线的制作第71-72页
            1.7 土壤样品采集第72页
            1.8 土壤总DNA的提取第72页
            1.9 测序样品编号说明第72-74页
            1.10 土壤细菌的MiSeq高通量测序第74页
            1.11 MiSeq高通量测序结果的数据分析第74-75页
            1.12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7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5-92页
            2.1 菌株D-2在不同土壤中对不同浓度啶虫脒的去除第75-76页
            2.2 测序结果数据分析统计第76页
            2.3 菌株D-2对啶虫脒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76-86页
            2.4 菌株D-2对啶虫脒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第86-92页
        本章讨论第92-94页
        本章小结第94-96页
全文总结第96-98页
博士论文创新点第98-100页
今后展望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10页
附录一 文中所用培养基和试剂配方第110-112页
附录二 菌株D-2的16S rRNA基因序列第112-114页
附录三 菌株D-2中啶虫脒酰胺酶基因ama第114-11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第116-118页
致谢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百菌清及其异构体降解菌株的分离、降解特性以及脱卤酶的研究
下一篇:茶树铝-氟互作及拟南芥氟毒性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