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1.1 玉米生产现状 | 第12-14页 |
1.1.1 国外玉米生产现状 | 第12-13页 |
1.1.2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主要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 氮肥对玉米生长及品质影响研究概况 | 第14-19页 |
1.2.1 我国玉米氮肥施用现状 | 第14-15页 |
1.2.2 氮肥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5-17页 |
1.2.3 氮肥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 第17-19页 |
1.3 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研究概况 | 第19-24页 |
1.3.1 种植密度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19-20页 |
1.3.2 种植密度对玉米干物质及产量的影响 | 第20-21页 |
1.3.3 种植密度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 第21-24页 |
第二章 绪论 | 第24-28页 |
2.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2.2 研究目标 | 第25页 |
2.3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2.3.1 施氮量对不同品种玉米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 第25页 |
2.3.2 种植密度和氮肥互作对不同品种玉米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 第25-26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施氮量对不同品种玉米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 第28-6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3.1.1 供试材料 | 第29页 |
3.1.2 试验设计 | 第29-30页 |
3.2 观测取样及测定方法 | 第30-32页 |
3.2.1 农艺性状调查 | 第30页 |
3.2.2 叶绿素含量 | 第30页 |
3.2.3 生长期取样 | 第30页 |
3.2.4 收获测产 | 第30页 |
3.2.5 生育期养分测定 | 第30-31页 |
3.2.6 淀粉测定方法 | 第31页 |
3.2.7 蛋白质测定方法 | 第31页 |
3.2.8 可溶性糖测定方法 | 第31-32页 |
3.3 数据统计 | 第32-33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3-58页 |
3.4.1 不同施氮量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 | 第33-38页 |
3.4.2 不同施氮量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及干物质累积规律的影响 | 第38-50页 |
3.4.3 不同氮肥用量对玉米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 第50-55页 |
3.4.4 不同氮肥用量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 第55-58页 |
3.5 讨论 | 第58-59页 |
3.6 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种植密度和氮肥互作对不同玉米类型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 第60-8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61页 |
4.1.1 供试材料 | 第61页 |
4.1.2 试验设计 | 第61页 |
4.2 观测取样及测定方法 | 第61-62页 |
4.2.1 农艺性状调查 | 第61页 |
4.2.2 成熟期取样 | 第61页 |
4.2.3 收获测产 | 第61-62页 |
4.2.4 养分测定 | 第62页 |
4.2.5 淀粉测定方法 | 第62页 |
4.2.6 蛋白质测定方法 | 第62页 |
4.2.7 可溶性糖测定方法 | 第62页 |
4.3 数据统计 | 第62-63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63-79页 |
4.4.1 种植密度与氮肥互作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 | 第63-67页 |
4.4.2 种植密度与氮肥互作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及干物质量的影响 | 第67-73页 |
4.4.3 种植密度和氮肥互作对不同玉米品种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 第73-75页 |
4.4.4 种植密度和氮肥互作对不同玉米品种品质的影响 | 第75-79页 |
4.5 讨论 | 第79-80页 |
4.6 小结 | 第80-8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2-84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82-83页 |
5.2 本文创新点 | 第83页 |
5.3 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2页 |
致谢 | 第92-94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