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建筑高完成度及其设计控制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4页 |
1.1.1 建筑业和城市公共建筑的发展形势 | 第9-12页 |
1.1.2 城市公共建筑设计与建造的现状 | 第12-13页 |
1.1.3 城市公共建筑高完成度的制约条件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6-23页 |
1.3.1 建筑高完成度及其国内外研究 | 第17-22页 |
1.3.2 建筑设计控制及其国内外研究 | 第22-23页 |
1.4 研究范畴 | 第23-24页 |
1.4.1 研究对象和内容 | 第2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4.3 论文框架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7页 |
第二章 城市公共建筑高完成度及设计控制相关理论 | 第27-54页 |
2.1 城市公共建筑高完成度的相关理论 | 第27-39页 |
2.1.1 城市公共建筑的起源及发展 | 第27-32页 |
2.1.2 建筑高完成度的概念及分析 | 第32-39页 |
2.2 城市公共建筑高完成度的表现特征 | 第39-45页 |
2.2.1 城市公共建筑高完成度的普遍性特征 | 第39-44页 |
2.2.2 城市公共建筑高完成度的特殊性特征 | 第44-45页 |
2.3 城市公共建筑设计控制的相关理论 | 第45-53页 |
2.3.1 城市公共建筑设计控制的本体论 | 第46-49页 |
2.3.2 城市公共建筑设计控制的价值论 | 第49-52页 |
2.3.3 城市公共建筑设计控制的方法论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三章 城市公共建筑高完成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4-61页 |
3.1 政策因素 | 第54-56页 |
3.2 环境因素 | 第56-57页 |
3.3 人的因素 | 第57-59页 |
3.4 方法因素 | 第59-60页 |
3.5 材料设备因素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城市公共建筑高完成度评价指标体系 | 第61-84页 |
4.1 城市公共建筑高完成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61-62页 |
4.1.1 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61页 |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61-62页 |
4.2 城市公共建筑高完成度的评价方法 | 第62-64页 |
4.2.1 层次分析法 | 第63页 |
4.2.2 专家意见法 | 第63页 |
4.2.3 问卷调查法 | 第63-64页 |
4.2.4 指数评价体系 | 第64页 |
4.3 城市公共建筑高完成度综合评价模型 | 第64-70页 |
4.3.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和基本步骤 | 第64页 |
4.3.2 城市公共建筑高完成度评价体系综合模型 | 第64-66页 |
4.3.3 指标体系主要子项解析 | 第66-70页 |
4.4 评价实例 | 第70-82页 |
4.4.1 工程项目背景 | 第70-74页 |
4.4.2 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方法的确定 | 第74-76页 |
4.4.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76-81页 |
4.4.4 定量评价打分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五章 城市公共建筑高完成度设计控制策略 | 第84-97页 |
5.1 城市公共建筑高完成度设计控制原则 | 第84-85页 |
5.2 城市公共建筑高完成度设计控制特点 | 第85页 |
5.3 城市公共建筑高完成度设计控制分类 | 第85-87页 |
5.3.1 逻辑维度 | 第86页 |
5.3.2 时间维度 | 第86页 |
5.3.3 知识维度 | 第86-87页 |
5.4 城市公共建筑高完成度设计控制策略 | 第87-88页 |
5.5 城市公共建筑高完成度设计控制措施 | 第88-95页 |
5.5.1 制度与保障 | 第89页 |
5.5.2 构想与现实 | 第89-91页 |
5.5.3 设计与表达 | 第91-94页 |
5.5.4 建造与质量 | 第94页 |
5.5.5 现实与发展 | 第94-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结论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附录 | 第105-10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