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钢管混凝土柱单元耗能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钢管混凝土柱第10-12页
        1.2.2 钢管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第12-13页
        1.2.3 耗能剪力墙第13-14页
        1.2.4 剪力墙有限元分析第14页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第14-16页
        1.3.1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第14-15页
        1.3.2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第15-16页
第二章 钢管混凝土柱单元耗能剪力墙试验概况第16-40页
    2.1 试验概况第16-20页
        2.1.1 试件设计第16页
        2.1.2 材料性能第16-18页
        2.1.3 墙体制作第18-20页
            2.1.3.1 墙板钢骨制作第18-19页
            2.1.3.2 墙板钢骨与加载梁以及地梁钢骨的连接第19页
            2.1.3.3 试件的支模第19-20页
            2.1.3.4 混凝土浇筑第20页
            2.1.3.5 拆模及养护第20页
    2.2 加载方案及测试内容第20-23页
        2.2.1 加载系统第21页
        2.2.2 加载制度第21-22页
        2.2.3 测点布置及测试内容第22-23页
            2.2.3.1 应变片测点布置第22页
            2.2.3.2 荷载及位移测量第22-23页
            2.2.3.3 裂缝观察第23页
    2.3 破坏特征分析第23-28页
        2.3.1 普通混凝土剪力墙破坏过程第23-24页
        2.3.2 钢管混凝土柱单元耗能剪力墙破坏过程第24-28页
        2.3.3 破坏状态第28页
    2.4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28-37页
        2.4.1 耗能第29-31页
            2.4.1.1 特征点耗能第29-30页
            2.4.1.2 整体耗能第30-31页
        2.4.2 承载力第31页
        2.4.3 延性第31-32页
        2.4.4 刚度退化第32-33页
        2.4.5 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第33-34页
        2.4.6 骨架曲线第34-35页
        2.4.7 承载力计算第35-37页
    2.5 性价比综合评估第37-39页
    2.6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钢管混凝土柱单元耗能剪力墙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第40-61页
    3.1 引言第40页
    3.2 本构模型的建立第40-48页
        3.2.1 核心混凝土的本构模型第40-43页
            3.2.1.1 韩林海所建立的模型第40-42页
            3.2.1.2 刘威建立的核心混凝土本构模型第42-43页
        3.2.2 混凝土的软化第43-44页
        3.2.3 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的参数设置第44-45页
            3.2.3.1 损伤塑性参数设置第44页
            3.2.3.2 受拉压损伤因子的定义第44-45页
        3.2.4 钢材的本构模型第45-47页
            3.2.4.1 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第45-46页
            3.2.4.2 双折线强化本构模型第46页
            3.2.4.3 五段式弹塑性本构模型第46-47页
        3.2.5 橡胶的本构模型第47-48页
    3.3 混凝土和钢管之间的粘结第48页
    3.4 非线性有限元的计算方法第48-50页
    3.5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50-53页
        3.5.1 建立部件和属性第50页
        3.5.2 装配第50页
        3.5.3 计算单元的选取第50-51页
        3.5.4 网格的划分第51页
        3.5.5 定义相互作用第51-52页
        3.5.6 边界条件的设置及加载方式第52页
        3.5.7 求解及结果后处理第52-53页
    3.6 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第53-55页
        3.6.1 试件变形图第53页
        3.6.2 模型的应力云图第53-54页
        3.6.3 骨架曲线对比分析第54-55页
    3.7 设计参数分析第55-59页
        3.7.1 模型设计第55页
        3.7.2 对承载力的影响分析第55-56页
        3.7.3 对位移延性系数第56-57页
        3.7.4 刚度退化性能分析第57-58页
        3.7.5 骨架曲线分析第58页
        3.7.6 改进后墙体模型的应力分析第58-59页
    3.8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结论与展望第61-62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61页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致谢第65-66页
个人简历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受力机理与控制措施研究
下一篇:城市公共建筑高完成度及其设计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