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TP和IEEE1588的海底观测网时间同步系统设计与研究
| 致谢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1.1.1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 1.2.1 国外海底观测网络 | 第13-16页 |
| 1.2.2 国内海底观测网络 | 第16-17页 |
| 1.2.3 时间同步技术与海底观测网络 | 第17-20页 |
| 1.3 课题主要内容及安排 | 第20-23页 |
| 1.3.1 课题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时间同步相关研究 | 第23-29页 |
| 2.1 同步基本概念 | 第23页 |
| 2.2 时间基准概述 | 第23-24页 |
| 2.3 授时系统概述 | 第24-25页 |
| 2.4 常见时间同步技术 | 第25-28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海底观测网时间同步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29-51页 |
| 3.1 海底观测网络总体规划 | 第29-30页 |
| 3.2 海底观测网络通信质量测试 | 第30-32页 |
| 3.3 海底观测网时间同步系统关键指标及要求 | 第32-36页 |
| 3.3.1 时间同步系统可靠性 | 第32-33页 |
| 3.3.2 时间同步系统精确度 | 第33-35页 |
| 3.3.3 时间同步系统拓展性 | 第35-36页 |
| 3.4 海底观测网时间同步技术分析 | 第36-40页 |
| 3.4.1 NTP时间同步协议 | 第36-38页 |
| 3.4.2 PTP时间同步协议 | 第38-40页 |
| 3.5 海底观测网时间同步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40-42页 |
| 3.6 网络设备时间延迟解决方案 | 第42-47页 |
| 3.6.1 边界时钟 | 第43-44页 |
| 3.6.2 透明时钟 | 第44-47页 |
| 3.7 最佳主时钟算法 | 第47-50页 |
| 3.7.1 数据比较算法 | 第47-49页 |
| 3.7.2 状态决定算法 | 第49-50页 |
| 3.8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海底观测网时间同步系统详细设计及实现 | 第51-67页 |
| 4.1 岸基站时间同步设计及实现 | 第51-53页 |
| 4.1.1 岸基站时间同步设计 | 第51-52页 |
| 4.1.2 岸基站时间同步实现 | 第52-53页 |
| 4.2 接驳盒层时间同步设计及实现 | 第53-58页 |
| 4.2.1 接驳盒层时间同步设计 | 第53-55页 |
| 4.2.2 接驳盒层时间同步实现 | 第55-58页 |
| 4.3 观测仪器层时间同步设计及实现 | 第58-65页 |
| 4.3.1 观测仪器层时间同步设计 | 第58-59页 |
| 4.3.2 观测仪器层时间同步实现 | 第59-65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第五章 时间同步系统测试结果及误差分析 | 第67-85页 |
| 5.1 同步精度测试方法简介 | 第67-69页 |
| 5.2 同步精度测试结果 | 第69-77页 |
| 5.3 时间同步系统精度误差分析 | 第77-80页 |
| 5.4 时间同步系统精度补偿措施 | 第80-84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9页 |
| 6.1 全文总结 | 第85-86页 |
| 6.2 研究展望 | 第86-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7页 |
| 在学期间参与科研情况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