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轨3号线大连站客流组织动态仿真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5页 |
1.3 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快轨3号线大连站仿真必要性分析 | 第17-27页 |
2.1 大连站综述 | 第17-19页 |
2.1.1 快轨3号线 | 第17页 |
2.1.2 大连站 | 第17-19页 |
2.2 大连站空间布局 | 第19-22页 |
2.2.1 站型 | 第19-20页 |
2.2.2 设备设施布局 | 第20-22页 |
2.3 大连站高峰断面客流 | 第22-25页 |
2.3.1 3号线全年客流量 | 第22-23页 |
2.3.2 大连站近期高峰断面客流 | 第23-24页 |
2.3.3 大连站远期高峰断面客流 | 第24-25页 |
2.4 大连站扩能改造方案及仿真必要性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大连站客流流线组织分析 | 第27-30页 |
3.1 客流流线组织原则及内容 | 第27页 |
3.1.1 客流流线组织原则 | 第27页 |
3.1.2 客流流线组织内容 | 第27页 |
3.2 大连站客流流线 | 第27-29页 |
3.2.1 客流流线的分类 | 第27-28页 |
3.2.2 进站客流流线分析 | 第28页 |
3.2.3 出站客流流线分析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大连站仿真参数的确定 | 第30-51页 |
4.1 仿真平台的选择及建模方法 | 第30-34页 |
4.1.1 社会力模型介绍 | 第30-31页 |
4.1.2 Anylogic介绍 | 第31-32页 |
4.1.3 Anylogic软件模块介绍 | 第32页 |
4.1.4 Anylogic仿真建模过程 | 第32-33页 |
4.1.5 模块功能描述 | 第33-34页 |
4.2 大连站设施服务时间模型的确定 | 第34-43页 |
4.2.1 自动扶梯与楼梯 | 第34-37页 |
4.2.2 人工售票与自动售票机 | 第37-41页 |
4.2.3 安检机 | 第41-42页 |
4.2.4 检票闸机 | 第42页 |
4.2.5 站台能力分析 | 第42-43页 |
4.3 行人交通参数的确定 | 第43-45页 |
4.3.1 行人尺寸 | 第43-44页 |
4.3.2 携带行李乘客 | 第44页 |
4.3.3 到站购票乘客比例 | 第44-45页 |
4.4 高峰客流的确定 | 第45-49页 |
4.5 列车运行计划及车辆的确定 | 第49-50页 |
4.5.1 列车运行计划 | 第49-50页 |
4.5.2 车辆选型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大连站现状仿真建模研究 | 第51-73页 |
5.1 大连站仿真建模 | 第51-62页 |
5.1.1 模型基本假设 | 第51-53页 |
5.1.2 物理设施的建立 | 第53-56页 |
5.1.3 逻辑模型的建立 | 第56-62页 |
5.2 仿真模型运行检验 | 第62-65页 |
5.3 大连站现状仿真分析 | 第65-72页 |
5.3.1 大连站客流组织评价指标 | 第65-67页 |
5.3.2 大连站客流组织仿真结果分析 | 第67-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大连站改扩建方案仿真建模研究 | 第73-89页 |
6.1 大连站改扩建方案 | 第73-74页 |
6.2 大连站改扩建方案仿真建模 | 第74-80页 |
6.2.1 改扩建方案仿真的主要目的 | 第74页 |
6.2.2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74-80页 |
6.3 改扩建仿真模型运行结果分析 | 第80-88页 |
6.3.1 现状客流数据对比分析 | 第80-86页 |
6.3.2 远期客流预测数据仿真分析 | 第86-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结论 | 第89-91页 |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 第89-90页 |
不足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