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广播加密的研究现状及相关工作 | 第14-18页 |
1.3 本文贡献 | 第18-19页 |
1.4 组织结构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基础知识 | 第22-30页 |
2.1 素数阶的非对称双线性映射 | 第22页 |
2.2 判定性Co-DIFFIE-HELLMAN假设 | 第22-23页 |
2.3 合数阶双线性映射及困难假设 | 第23-25页 |
2.4 合数阶多重线性映射及困难假设 | 第25-27页 |
2.5 对偶系统加密 | 第27-29页 |
2.6 密钥封装机制 | 第29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基于多重线性映射的适应性安全的广播加密方案 | 第30-50页 |
3.1 问题描述 | 第30页 |
3.2 广播加密系统 | 第30-33页 |
3.2.1 广播加密系统的定义 | 第30-32页 |
3.2.2 广播加密系统适应性安全模型 | 第32-33页 |
3.3 基于多重线性映射的广播加密方案的构造 | 第33-38页 |
3.3.1 方案构造 | 第34-37页 |
3.3.2 半功能形式的密钥和密文构造 | 第37-38页 |
3.4 安全性证明 | 第38-46页 |
3.5 性能分析 | 第46-4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静态安全的带认证性质的基于公钥的广播加密方案 | 第50-68页 |
4.1 问题描述 | 第50页 |
4.2 系统与模型介绍 | 第50-55页 |
4.2.1 广播加密系统的定义 | 第50-51页 |
4.2.2 广播加密系统静态安全性模型 | 第51-52页 |
4.2.3 带认证性质的基于公钥的广播加密方案的定义 | 第52-53页 |
4.2.4 带认证性质的基于公钥的广播加密系统静态安全性模型 | 第53-55页 |
4.3 静态安全的广播加密方案的构造及安全性证明 | 第55-58页 |
4.3.1 方案构造 | 第55-56页 |
4.3.2 安全性证明 | 第56-58页 |
4.4 静态安全的带认证性质的广播加密方案的构造及安全性证明 | 第58-63页 |
4.4.1 方案构造 | 第59-61页 |
4.4.2 安全性证明 | 第61-63页 |
4.5 性能分析 | 第63-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8页 |
第五章 适应性安全的带认证性质的广播加密方案 | 第68-86页 |
5.1 问题描述 | 第68页 |
5.2 带认证性质的基于公钥的广播加密系统 | 第68-70页 |
5.2.1 带认证性质的基于公钥的广播加密系统的定义 | 第68-69页 |
5.2.2 带认证性质的基于公钥的广播加密系统适应性安全模型 | 第69-70页 |
5.3 基于合数阶双线性映射的带认证性质的广播加密方案的构造 | 第70-75页 |
5.3.1 方案构造 | 第71-73页 |
5.3.2 半功能形式的密钥和密文构造 | 第73-75页 |
5.4 安全性证明 | 第75-84页 |
5.5 性能分析 | 第84-8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100页 |
致谢 | 第100-102页 |
博士在读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102-104页 |
博士在读期间参与完成的项目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