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近代哲学(1840~1918年)论文

严复与章太炎进化论思想比较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关于严复进化论思想的研究第10-11页
        1.2.2 关于章太炎进化论思想的研究第11-12页
        1.2.3 关于严复与章太炎进化论思想的比较研究第12-14页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4-15页
        1.3.1 研究思路第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第16-18页
第二章 进化论内涵的界定第18-21页
    2.1 由“器”入“道”的发展轨迹第18-19页
    2.2 自“浅”及“深”的普适效用第19-21页
第三章 严复与章太炎进化论思想的同一性第21-29页
    3.1 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基础第21-22页
    3.2 以传统文化中的老庄思想为依托第22-24页
    3.3 认同优胜劣败的竞争进化规律第24-25页
    3.4 进化伦理观层面的一致性第25-29页
        3.4.1 反对道德先验论第25-27页
        3.4.2 肯定合群原则第27-29页
第四章 严复与章太炎进化论思想的差异性第29-47页
    4.1 严复与章太炎的进化伦理观差异第29-38页
        4.1.1 关于道德起源第29-30页
        4.1.2 关于道德标准第30-31页
        4.1.3 关于道德进化第31-33页
        4.1.4 关于道德重建第33-35页
        4.1.5 关于总体道德观特征第35-38页
    4.2 严复与章太炎的进化理路差异第38-42页
        4.2.1 严复的渐变论第38-40页
        4.2.2 章太炎的骤变论第40-42页
    4.3 严复与章太炎的进化理想差异第42-47页
        4.3.1 严复的乐观主义进化论第42-44页
        4.3.2 章太炎的悲观主义进化论第44-47页
第五章 严复与章太炎进化论思想差异性的根源第47-60页
    5.1 严复与章太炎进化论思想的形成条件不同第47-52页
        5.1.1 严复进化论思想的背景第47-50页
        5.1.2 章太炎进化论思想的背景第50-52页
    5.2 严复与章太炎进化论思想的理论渊源迥异第52-60页
        5.2.1 严复进化论思想的来源第52-56页
        5.2.2 章太炎进化论思想的来源第56-60页
第六章 严复与章太炎进化论思想的突出贡献第60-65页
    6.1 严复进化论思想对传统夷夏壁垒的打破第60-62页
    6.2 章太炎进化论思想对中华文化主体性意识的重构第62-65页
结语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符号化的传统村落:论地方意义的重构及其对策
下一篇:论孔子内圣之学及其现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