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和问题 | 第9-10页 |
1.1.1 衰败或异变的传统村落 | 第9-10页 |
1.1.2 主体的“失语症”和外部话语的“新发明” | 第10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4 相关概念界定与解读 | 第11-14页 |
1.4.1 传统村落 | 第11-12页 |
1.4.2 符号化 | 第12-13页 |
1.4.3 地方意义 | 第13-14页 |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2.1 传统村落研究与保护 | 第15-16页 |
2.2 文化遗产的符号化 | 第16-19页 |
2.3 地方感与旅游 | 第19-21页 |
第三章 传统村落与地方意义 | 第21-27页 |
3.1 传统村落地方意义的内涵与特性 | 第21-25页 |
3.1.1 地方意义表述了传统村落文化的核心 | 第21-23页 |
3.1.2 地方意义是流变与互联的系统 | 第23-25页 |
3.2 传统村落地方意义的重要性 | 第25-27页 |
第四章 传统村落的符号化及其影响 | 第27-41页 |
4.1 遗产话语下的传统村落 | 第27-32页 |
4.1.1 遗产化的本质是权威话语下的外部导向 | 第27-29页 |
4.1.2 权威话语的符号化影响 | 第29-31页 |
4.1.3 传统村落的衰败与权威话语的必要性 | 第31-32页 |
4.2 旅游市场导向下的传统村落 | 第32-39页 |
4.2.1 旅游消费中的符号追求 | 第32-33页 |
4.2.2 旅游符号对传统村落的影响 | 第33-37页 |
4.2.3 旅游产业的教训与启发 | 第37-39页 |
4.3 传媒在传统村落符号化中的作用 | 第39-41页 |
第五章 传统村落振兴路径研究 | 第41-53页 |
5.1 产业振兴是传统村落振兴的基础 | 第41-45页 |
5.1.1 产业振兴是维系共同生活的基础 | 第41-42页 |
5.1.2 产业自信推动文化自信 | 第42页 |
5.1.3 产业独立是文化独立的条件 | 第42-43页 |
5.1.4 产业振兴的原则 | 第43-45页 |
5.2 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背景 | 第45-47页 |
5.2.1 乡村振兴战略是乡村发展的风向标 | 第45页 |
5.2.2 乡村振兴战略为传统村落振兴提供战略机遇期 | 第45-47页 |
5.3 “一村一品”建设的成功经验 | 第47-49页 |
5.3.1 “一村一品”的内涵 | 第47-48页 |
5.3.2 “一村一品”成功的经验与启发 | 第48-49页 |
5.4 传统村落振兴路径 | 第49-53页 |
5.4.1 凝聚共同生活是传统村落振兴的基础 | 第49-50页 |
5.4.2 传统村落振兴需多方扶持,循序渐进 | 第50-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