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19页 |
1.1 糖尿病概述 | 第12-13页 |
1.2 中药治疗糖尿病现状 | 第13页 |
1.3 胡芦巴概述 | 第13-14页 |
1.4 中药提取工艺研究方法概述 | 第14-15页 |
1.5 液质联用在中药成分鉴定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6 降糖机制概述 | 第16-18页 |
1.7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第2章 胡芦巴降血糖组分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19-29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19-22页 |
2.1.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19页 |
2.1.2 水提原料药及后处理 | 第19页 |
2.1.3 正交试验确定最优乙醇提取工艺 | 第19-20页 |
2.1.4 水提胡芦巴残渣 | 第20页 |
2.1.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 | 第20-21页 |
2.1.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 | 第21页 |
2.1.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糖 | 第21-22页 |
2.2 结果及讨论 | 第22-28页 |
2.2.1 胡芦巴水提液中总黄酮的测定结果 | 第22-23页 |
2.2.2 胡芦巴水提液中总皂苷的测定结果 | 第23页 |
2.2.3 胡芦巴黄酮、皂苷组分乙醇提取工艺正交优化 | 第23-25页 |
2.2.4 胡芦巴黄酮、皂苷组分乙醇提取工艺方差分析结果 | 第25页 |
2.2.5 最优乙醇提取工艺验证实验黄酮、皂苷测定结果.. | 第25-26页 |
2.2.6 胡芦巴水提物中糖的测定结果 | 第26-27页 |
2.2.7 正交试验乙醇提取液总糖与相应残渣水提液总糖测定结果 | 第27-28页 |
2.2.8 最优乙醇提取工艺验证实验总糖测定结果 | 第28页 |
2.3 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胡芦巴提取物成分分析 | 第29-45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29-30页 |
3.1.1 样品与试剂 | 第29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3.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9页 |
3.1.4 胡芦巴提取物LC-MS分析 | 第29-30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0-43页 |
3.2.1 胡芦巴提取物成分分析结果 | 第30-43页 |
3.2.2 讨论 | 第43页 |
3.3 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胡芦巴组分辅助降血糖活性研究 | 第45-56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45-49页 |
4.1.1 仪器与试剂 | 第45页 |
4.1.2 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实验 | 第45-46页 |
4.1.3 HepG2胰岛素抵抗实验 | 第46-47页 |
4.1.4 动物实验 | 第47-49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9-55页 |
4.2.1 胡芦巴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 | 第49页 |
4.2.2 胡芦巴各提取组分对HepG2胰岛素抵抗作用的影响 | 第49-51页 |
4.2.3 胡芦巴各提取组分降血糖作用的体内实验研究 | 第51-55页 |
4.3 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胡芦巴辅助降糖胶囊成型工艺的研究及含量测定 | 第56-71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56-60页 |
5.1.1 实验仪器及材料 | 第56页 |
5.1.2 胡芦巴辅助降糖胶囊成型工艺的研究 | 第56-57页 |
5.1.3 胡芦巴辅助降糖胶囊的含量测定 | 第57-60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60-70页 |
5.2.1 胡芦巴辅助降糖胶囊成型工艺研究结果 | 第60-63页 |
5.2.2 胡芦巴辅助降糖胶囊的含量测定结果 | 第63-70页 |
5.3 小结 | 第70-71页 |
第6章 总结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