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1 植物免疫概述 | 第11-12页 |
1.2 光和昼夜节律对植物免疫的调控 | 第12-14页 |
1.2.1 光对植物免疫的调控 | 第12-13页 |
1.2.2 昼夜节律对植物免疫的调控 | 第13-14页 |
1.3 隐花色素功能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4 TCP与植物免疫的联系 | 第15-18页 |
1.5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CRY2互作蛋白的筛选与验证 | 第19-4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9-27页 |
2.1.1 材料 | 第19页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2.1.3 主要试剂及溶液配方 | 第20-27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7-37页 |
2.2.1 互作蛋白筛选 | 第27-29页 |
2.2.2 拟南芥的培养 | 第29页 |
2.2.3 植物总RNA的提取 | 第29-30页 |
2.2.4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30页 |
2.2.5 载体构建 | 第30-33页 |
2.2.6 组氨酸营养缺陷型实验 | 第33-34页 |
2.2.7 酵母双杂交CPRG液体显色实验 | 第34-35页 |
2.2.8 HEK293T细胞表达蛋白及Co-IP验证 | 第35-37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7-43页 |
2.3.1 酵母文库筛选 | 第37-38页 |
2.3.2 组氨酸营养缺陷型实验 | 第38-39页 |
2.3.3 CPRG液体显色 | 第39-40页 |
2.3.4 HEK293T细胞表达蛋白及Co-IP | 第40-42页 |
2.3.5 植物Co-IP | 第42-43页 |
2.4 讨论 | 第43-44页 |
2.5 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CRY2对ICS1调控及模式分析 | 第45-57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5-46页 |
3.1.1 材料 | 第45-46页 |
3.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6页 |
3.1.3 实验主要试剂及溶液配方 | 第46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46-50页 |
3.2.1 载体构建 | 第46-47页 |
3.2.2 拟南芥的培养 | 第47页 |
3.2.3 农杆菌电击转化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7-48页 |
3.2.4 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 | 第48页 |
3.2.5 蘸花侵染拟南芥 | 第48页 |
3.2.6 拟南芥对病原菌的抗性分析 | 第48-49页 |
3.2.7 RNA提取与cDNA第一链合成 | 第49页 |
3.2.8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 第49-50页 |
3.2.9 荧光素酶活性分析 | 第5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50-54页 |
3.3.1 拟南芥对病原菌的抗性分析 | 第50-52页 |
3.3.2 转录调控分析 | 第52-54页 |
3.4 讨论 | 第54-56页 |
3.5 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