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纺织工业、染整工业论文--染整工业论文--印花论文--各种纤维及其制品的印花论文

聚酯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及喷墨印花应用性能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3页
   ·聚酯纤维的表面改性第11-12页
     ·聚酯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第11页
     ·聚酯纤维改性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第11-12页
   ·等离子体技术概述第12-20页
     ·等离子体的概念和分类第12-14页
     ·等离子体的产生方法和性质第14-16页
     ·等离子体对高分子材料的作用原理第16-18页
     ·等离子体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第18-20页
   ·喷墨印花技术概述第20-24页
     ·喷墨印花技术的概念和特点第20-21页
     ·喷墨印花原理第21-24页
     ·聚酯织物的喷墨印花第24页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参考文献第25-33页
第二章 聚酯织物射频辉光放电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研究第33-55页
   ·引言第33-34页
   ·材料和方法第34-38页
     ·材料第34页
     ·试剂和仪器第34页
     ·实验方法第34-38页
   ·结果与讨论第38-51页
     ·工作气体的选择第38-40页
     ·RFGDP 处理对织物失重率的影响第40-42页
     ·RFGDP 处理对织物润湿性能的影响第42-43页
     ·表面形貌分析第43-45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45-47页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第47-48页
     ·RFGDP 处理后织物的喷墨印花应用性能第48-50页
     ·RFGDP 处理后织物的透湿性能第50-51页
     ·RFGDP 表面改性机理第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第三章 聚酯织物常压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研究第55-71页
   ·引言第55-56页
   ·材料和方法第56-58页
     ·材料第56页
     ·试剂和仪器第56页
     ·实验方法第56-58页
   ·结果与讨论第58-68页
     ·APDBDP 处理对织物失重率的影响第58-59页
     ·APDBDP 处理对织物润湿性能的影响第59-60页
     ·表面形貌分析第60-61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61-63页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第63页
     ·APDBDP 处理后织物的喷墨印花应用性能第63-66页
     ·APDBDP 处理后织物的透湿性能第66页
     ·APDBDP 处理后织物的拉伸性能第66-67页
     ·APDBDP 表面改性机理第67-68页
   ·本章小结第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第四章 聚酯织物射频辉光放电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接枝处理研究第71-89页
   ·引言第71-72页
   ·材料和方法第72-74页
     ·材料第72页
     ·试剂和仪器第72页
     ·实验方法第72-74页
   ·结果与讨论第74-85页
     ·RFGDP 引发接枝处理机理第74-75页
     ·等离子体引发接枝处理方法选择第75页
     ·接枝条件的确定第75-78页
     ·润湿性能分析第78-79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第79-80页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第80-81页
     ·喷墨印花应用性能第81-85页
   ·本章小结第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第五章 聚酯织物常压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接枝处理研究第89-105页
   ·引言第89页
   ·材料和方法第89-90页
     ·材料第89页
     ·试剂和仪器第89-90页
     ·实验方法第90页
   ·结果与讨论第90-101页
     ·APDBDP 引发接枝处理机理第90-91页
     ·接枝条件的确定第91-93页
     ·润湿性能分析第93-95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第95-96页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第96-97页
     ·喷墨印花应用性能第97-100页
     ·不同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对聚酯织物表面处理效果的比较第100-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5页
第六章 聚酯织物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经时效应研究第105-113页
   ·引言第105-106页
   ·材料和方法第106页
     ·材料第106页
     ·试剂和仪器第106页
     ·实验方法第106页
   ·结果与讨论第106-109页
     ·放置温度对经时效应的影响第107页
     ·放置湿度对经时效应的影响第107-108页
     ·表面接枝处理对经时效应的影响第108-109页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13-115页
   ·结论第113页
   ·展望第113-114页
   ·创新点第114-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豆脂氧酶催化过程的关键性问题研究及其产品的合成与应用
下一篇:L-苯丙氨酸生产菌株的构建、代谢调控和发酵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