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4页 |
| ·课题背景 | 第9-12页 |
| ·片上系统的发展 | 第9-10页 |
| ·片上总线的局限性 | 第10-11页 |
| ·片上网络的发展 | 第11-12页 |
| ·片上网络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论文结构与开展的工作 | 第13-14页 |
| 2 片上网络基础知识与关键技术 | 第14-34页 |
| ·片上网络体系结构 | 第14-15页 |
| ·片上网络的拓扑结构 | 第15-23页 |
| ·2D Mesh结构 | 第16-17页 |
| ·2D Torus结构 | 第17页 |
| ·超立方体结构 | 第17-18页 |
| ·八角形结构 | 第18-19页 |
| ·胖树结构 | 第19页 |
| ·蝶形结构 | 第19-20页 |
| ·非规则网络拓扑结构 | 第20-23页 |
| ·拓扑结构的分析比较 | 第23页 |
| ·路由算法 | 第23-25页 |
| ·确定性路由算法 | 第23-25页 |
| ·自适应性路由算法 | 第25页 |
| ·交换机制 | 第25-30页 |
| ·存储转发(Store-and-Forward) | 第26-27页 |
| ·偏转路由(Deflection Routong) | 第27页 |
| ·虚拟直通(Virtual cut-through) | 第27-29页 |
| ·虫洞路由(Wormhole Routing) | 第29-30页 |
| ·流控机制 | 第30-34页 |
| ·死锁问题(Deadlock) | 第30-31页 |
| ·虚拟通道(Virtual Channels) | 第31-34页 |
| 3 混合结构NOC拓扑自动综合算法 | 第34-47页 |
| ·NOC设计流程 | 第34-35页 |
| ·算法思想 | 第35-36页 |
| ·算法约束 | 第36-37页 |
| ·算法描述 | 第37-47页 |
| ·步骤一:算法输入信息集合 | 第39页 |
| ·步骤二:构建亲和图 | 第39-40页 |
| ·步骤三:构建最小生成树 | 第40-42页 |
| ·步骤四:分组算法 | 第42-43页 |
| ·最小直角Steiner树(RSMT)的构建 | 第43-45页 |
| ·步骤五:约束条件检查 | 第45-46页 |
| ·步骤六:循环总线插入 | 第46-47页 |
| 4 算法程序设计与实例分析 | 第47-57页 |
| ·混合结构NOC网络拓扑自动综合算法程序实现 | 第47页 |
| ·算法实例分析及验证 | 第47-57页 |
| ·实例输入 | 第47-49页 |
| ·算法过程分析 | 第49-54页 |
| ·网络拓扑结果分析 | 第54-57页 |
| 5 片上路由节点设计 | 第57-77页 |
| ·片上路由节点概述 | 第57-58页 |
| ·片上路由节点的系统架构 | 第58-60页 |
| ·数据包微片格式 | 第58页 |
| ·路由节点结构 | 第58-59页 |
| ·路由节点工作流程 | 第59-60页 |
| ·路由节点内部模块设计 | 第60-71页 |
| ·虚通道分配模块 | 第60-63页 |
| ·输入缓存模块(FIFO) | 第63-64页 |
| ·路径寻址模块 | 第64-66页 |
| ·输出条件判断模块 | 第66-68页 |
| ·输出仲裁模块 | 第68-71页 |
| ·路由节点整体仿真 | 第71-77页 |
| 结论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附录A 程序运行过程即时输出信息 | 第83-91页 |
| 附录B 实例的路径寻址信息 | 第91-9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2-93页 |
| 致谢 | 第93-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