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照度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智能照明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 | 第12-13页 |
1.3 课题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1.4.1 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4页 |
1.4.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第2章 自适应照明算法 | 第16-27页 |
2.1 基本原理 | 第16-17页 |
2.1.1 照明理论 | 第16-17页 |
2.1.2 照明标准 | 第17页 |
2.2 算法设计 | 第17-19页 |
2.2.1 墙面反射增量系数 | 第17-18页 |
2.2.2 线光源的点照度 | 第18-19页 |
2.3 算法实验 | 第19-24页 |
2.3.1 实验模型 | 第19-21页 |
2.3.2 实验数据分析 | 第21-24页 |
2.4 工程应用 | 第24-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无线通信技术 | 第27-35页 |
3.1 无线通信技术简介 | 第27-28页 |
3.1.1 无线宽带(WiFi) | 第27页 |
3.1.2 蓝牙(Bluetooth) | 第27页 |
3.1.3 Z?Wave无线通信技术 | 第27页 |
3.1.4 Zigbee无线通信技术 | 第27页 |
3.1.5 EnOcean无线通信技术 | 第27-28页 |
3.2 EnOcean无线通信 | 第28-31页 |
3.2.1 EnOcean无线通信架构 | 第28页 |
3.2.2 EnOcean能量收集技术 | 第28-30页 |
3.2.3 无线技术 | 第30-31页 |
3.3 EnOcean无线通信系统 | 第31-32页 |
3.4 通信系统设计 | 第32-33页 |
3.4.1 通信子网控制模块 | 第32页 |
3.4.2 控制设备模块 | 第32-33页 |
3.4.3 无线开关模块 | 第33页 |
3.4.4 系统中心控制模块 | 第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4章 恒照度控制系统的硬件 | 第35-41页 |
4.1 恒照度控制系统的硬件方案 | 第35-36页 |
4.2 传感器在控制中的应用 | 第36-39页 |
4.2.1 光照度检测模块 | 第36-37页 |
4.2.2 占空检测模块 | 第37-39页 |
4.2.3 温度检测模块 | 第39页 |
4.3 调光驱动模块 | 第39-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云服务器的搭建 | 第41-46页 |
5.1 SSH框架简介 | 第41-44页 |
5.1.1 Struts2框架 | 第42-43页 |
5.1.2 Spring框架 | 第43-44页 |
5.1.3 Hibernate框架 | 第44页 |
5.2 云服务器架构的设计 | 第44-4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6章 恒照度控制系统的软件 | 第46-56页 |
6.1 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 第46-47页 |
6.1.1 需求分析 | 第46页 |
6.1.2 总体设计 | 第46-47页 |
6.2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7-50页 |
6.2.1 C/S架构 | 第47-48页 |
6.2.2 开发环境 | 第48-49页 |
6.2.3 数据库 | 第49-50页 |
6.3 软件系统的功能设计 | 第50-53页 |
6.3.1 系统登录模块 | 第51-52页 |
6.3.2 控制监测模块 | 第52-53页 |
6.3.3 报表模块 | 第53页 |
6.3.4 用户模块 | 第53页 |
6.4 软件系统的测试 | 第53-5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7.1 总结 | 第56页 |
7.2 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