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7页 |
1.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1.2 火灾现场环境及消防员体征检测系统发展现状与动态 | 第18-2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3 未来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2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火灾环境及消防员体征检测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23-28页 |
2.1 火灾环境及消防员体征检测系统方案概述 | 第23-24页 |
2.2 火灾环境及消防员体征检测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 第24-25页 |
2.3 火灾环境及消防员体征检测系统软件编译环境 | 第25-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火灾环境及消防员体征检测系统硬件设计 | 第28-47页 |
3.1 STM32控制器 | 第28-31页 |
3.1.1 微处理器的选择 | 第28-29页 |
3.1.2 STM32F103ZET6功能特点 | 第29页 |
3.1.3 STM32模块设计 | 第29-31页 |
3.2 WIFI传输设计 | 第31-33页 |
3.2.1 EMW3080相关电路设计 | 第32页 |
3.2.2 EMW3080相关配置 | 第32-33页 |
3.3 蓝牙传输设计 | 第33-36页 |
3.3.1 蓝牙芯片选择 | 第34-36页 |
3.3.2 CC2541与蓝牙设备通信 | 第36页 |
3.4 消防员体征数据采集硬件设计 | 第36-40页 |
3.4.1 消防员脉搏血氧检测 | 第36-38页 |
3.4.2 消防员体温检测 | 第38-40页 |
3.5 火灾环境参数采集硬件设计 | 第40-46页 |
3.5.1 烟雾浓度检测 | 第40-41页 |
3.5.2 火灾环境温度检测 | 第41-43页 |
3.5.3 一氧化碳浓度检测 | 第43-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火灾环境及消防员体征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 第47-67页 |
4.1 软件总体设计框架 | 第47-48页 |
4.2 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 第48-50页 |
4.2.1 串口工作步骤 | 第48-49页 |
4.2.2 串口配置 | 第49-50页 |
4.3 通信数据帧设计 | 第50-54页 |
4.3.1 以太网帧分析 | 第50-51页 |
4.3.2 蓝牙数据帧 | 第51-52页 |
4.3.3 WIFI数据帧 | 第52-54页 |
4.4 数据处理服务器软件设计 | 第54-58页 |
4.4.1 服务器端实现 | 第54页 |
4.4.2 服务器Socket通信 | 第54-56页 |
4.4.3 数据库设计 | 第56-58页 |
4.5 上位机功能设计 | 第58-66页 |
4.5.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第58-59页 |
4.5.2 用户登录管理 | 第59-64页 |
4.5.3 功能主界面 | 第64-6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基于BP神经网络安全预警模型设计 | 第67-75页 |
5.1 设计BP网络拓扑结构 | 第67-68页 |
5.2 BP网络学习算法设计 | 第68-70页 |
5.2.1 预警模型学习算法 | 第68-70页 |
5.2.2 训练结果与分析 | 第70页 |
5.3 模型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70-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 第75-84页 |
6.1 系统测试 | 第75-78页 |
6.1.1 体征信息采集节点测试 | 第76-77页 |
6.1.2 环境参数采集节点测试 | 第77-78页 |
6.2 系统误差分析 | 第78-80页 |
6.2.1 系统误差来源 | 第78-79页 |
6.2.2 传感器误差分析 | 第79-80页 |
6.3 消除误差方法 | 第80-83页 |
6.3.1 分段线性插值法 | 第81-82页 |
6.3.2 多项式插值法 | 第82-83页 |
6.4 实际应用效果 | 第8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84-86页 |
7.1 总结 | 第84页 |
7.2 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