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2 本课题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1.3 稀土上转换发光机制及荧光增强和测温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 1.3.1 稀土上转换发光机制 | 第10-12页 |
| 1.3.2 荧光增强和测温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Gd_2(MoO_4)_3:Ln~(3+)复合薄膜的制备及荧光特性研究 | 第17-26页 |
| 2.1 引言 | 第17页 |
| 2.2 Gd_2(MoO_4)_3:Ln~(3+)复合薄膜的制备 | 第17-22页 |
| 2.2.1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17页 |
| 2.2.2 Gd_2(MoO_4)_3:Tm_(3+)/Yb~(3+)掺杂比例优化 | 第17-19页 |
| 2.2.3 Gd_2(MoO_4)_3 薄膜预热处理温度优化 | 第19-21页 |
| 2.2.4 Gd_2(MoO_4)_3 复合薄膜制备及表征 | 第21-22页 |
| 2.3 Gd_2(MoO_4)_3 复合薄膜荧光特性研究 | 第22-25页 |
| 2.3.1 Gd_2(MoO_4)_3 复合薄膜荧光光谱分析 | 第22-24页 |
| 2.3.2 Gd_2(MoO_4)_3 复合薄膜荧光增强理论分析 | 第24-25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Gd_2(MoO_4)_3:Er_(3+)/Yb~(3+)/Au复合薄膜的制备及荧光特性研究 | 第26-44页 |
| 3.1 引言 | 第26页 |
| 3.2 基于滴加法制备Gd_2(MoO_4)_3 复合薄膜及荧光特性分析 | 第26-30页 |
| 3.2.1 样品制备所需原料及设备 | 第26页 |
| 3.2.2 金纳米粒子溶胶的制备及表征 | 第26-28页 |
| 3.2.3 基于滴加法制备Gd_2(MoO_4)_3 复合薄膜 | 第28-29页 |
| 3.2.4 Gd_2(MoO_4)_3 复合薄膜的荧光特性研究 | 第29-30页 |
| 3.3 基于静电自组装法制备Gd_2(MoO_4)_3 复合薄膜及荧光特性分析 | 第30-38页 |
| 3.3.1 静电自组装法制备Gd_2(MoO_4)_3 复合薄膜 | 第30-33页 |
| 3.3.2 不同粒径金纳米粒子对复合薄膜的荧光特性的影响 | 第33-35页 |
| 3.3.3 不同层数金纳米粒子对复合薄膜的荧光特性影响 | 第35-38页 |
| 3.4 Gd_2(MoO_4)_3 复合薄膜的荧光增强机制分析 | 第38-43页 |
| 3.4.1 辐射速率增强机制实验验证 | 第39-41页 |
| 3.4.2 激发效率提高机制实验验证 | 第41-43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4章 Gd_2(MoO_4)_3 复合薄膜测温特性研究 | 第44-54页 |
| 4.1 引言 | 第44页 |
| 4.2 Gd_2(MoO_4)_3 复合薄膜荧光峰值比测温特性研究 | 第44-49页 |
| 4.2.1 荧光峰值比测温理论 | 第45-46页 |
| 4.2.2 不同复合薄膜荧光热效应分析 | 第46-47页 |
| 4.2.3 不同复合薄膜荧光测温特性分析 | 第47-49页 |
| 4.3 Gd_2(MoO_4)_3:1Er_(3+)/9Yb~(3+)/Au复合薄膜荧光寿命测温研究 | 第49-52页 |
| 4.3.1 荧光寿命测温理论 | 第49-50页 |
| 4.3.2 荧光寿命测温研究及两种测温方式的对比分析 | 第50-52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