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半导体光催化反应机理及动力学 | 第11-14页 |
1.2.1 半导体光催化反应机理 | 第11-13页 |
1.2.2 半导体光催化反应动力学 | 第13-14页 |
1.3 石墨相氮化碳改性研究现状 | 第14-24页 |
1.3.1 异质复合结构 | 第14-19页 |
1.3.2 原子或分子掺杂 | 第19-20页 |
1.3.3 微观结构调整 | 第20-24页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6-33页 |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6-27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6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2.2.1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的制备 | 第27-28页 |
2.2.2 硫酸剥离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 | 第28页 |
2.2.3 硝酸剥离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 | 第28-29页 |
2.2.4 二氧化钛(TiO_2)胶体的制备 | 第29-30页 |
2.2.5 石墨相氮化碳 / 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0页 |
2.3 材料的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30-33页 |
2.3.1 X射线衍射 | 第30页 |
2.3.2 微观形貌 | 第30页 |
2.3.3 紫外-可见吸收 | 第30-31页 |
2.3.4 红外吸收 | 第31页 |
2.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31页 |
2.3.6 热分析 | 第31页 |
2.3.7 光致发光 | 第31-32页 |
2.3.8 光催化活性 | 第32页 |
2.3.9 光电流及阻抗测试 | 第32页 |
2.3.10 自由基和空穴的捕获实验 | 第32-33页 |
第3章 酸剥离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第33-45页 |
3.1 本征态g-C_3N_4的表征 | 第33-34页 |
3.2 前驱体为尿素的g-C_3N_4的剥离 | 第34-38页 |
3.2.1 酸剥离g-C_3N_4的XRD表征 | 第34-35页 |
3.2.2 酸剥离g-C_3N_4的光电流及阻抗测试 | 第35-36页 |
3.2.3 酸剥离g-C_3N_4的活性及光致发光测试 | 第36-38页 |
3.3 前驱体为三聚氰胺的g-C_3N_4的剥离 | 第38-43页 |
3.3.1 酸剥离所得g-C_3N_4纳米片形貌 | 第38-39页 |
3.3.2 酸剥离所得g-C_3N_4纳米片XRD表征 | 第39-40页 |
3.3.3 酸剥离所得g-C_3N_4纳米片光电流及阻抗测试 | 第40-41页 |
3.3.4 酸剥离所得g-C_3N_4纳米片活性及光致发光 | 第41-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第45-59页 |
4.1 TiO_2的表征 | 第45页 |
4.2 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 第45-52页 |
4.2.1 H_2SO_4-g-C_3N_4 / TiO_2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 | 第45-48页 |
4.2.2 模拟太阳光降解率曲线 | 第48-49页 |
4.2.3 光致发光 | 第49-50页 |
4.2.4 电化学阻抗和光电流 | 第50-52页 |
4.3 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52-58页 |
4.3.1 复合材料的晶相组成和形貌 | 第52-53页 |
4.3.2 热分析 | 第53-54页 |
4.3.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54-57页 |
4.3.4 自由基和空穴的捕获测试 | 第57-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