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沥青中的应用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相变材料 | 第9-12页 |
1.1.1 相变材料概述 | 第9-11页 |
1.1.2 相变材料定型技术 | 第11-12页 |
1.2 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 第12-13页 |
1.3 相变材料在沥青路面中的应用研究 | 第13-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3 综合分析 | 第16-17页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1.4.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微胶囊的制备流程及表征方法 | 第20-30页 |
2.1 相变材料的选择 | 第20-24页 |
2.1.1 路用相变材料的技术要求 | 第20-21页 |
2.1.2 相变材料的热物理性能 | 第21-24页 |
2.2 壁材材料的选择 | 第24-25页 |
2.3 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流程 | 第25-26页 |
2.4 相变微胶囊的性能测试方法 | 第26-28页 |
2.4.1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 | 第26-27页 |
2.4.2 热重(TG)分析 | 第27页 |
2.4.3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27页 |
2.4.4 红外光谱成分分析 | 第27-28页 |
2.4.5 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 | 第28页 |
2.5 试验药品及仪器 | 第28-30页 |
第3章 密胺树脂-十六烷酸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第30-52页 |
3.1 相变微胶囊的制备过程 | 第30-31页 |
3.1.1 十六烷酸的乳化 | 第30页 |
3.1.2 密胺树脂预聚体的制备 | 第30-31页 |
3.1.3 相变微胶囊的合成 | 第31页 |
3.2 单因素条件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 第31-41页 |
3.2.1 芯壁质量比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 第32-35页 |
3.2.2 乳化剂浓度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 第35-37页 |
3.2.3 合成搅拌速率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 第37-39页 |
3.2.4 合成温度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 第39-41页 |
3.3 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制备工艺 | 第41-43页 |
3.4 相变微胶囊的性能表征 | 第43-49页 |
3.4.1 微胶囊的微观形貌及粒径分布 | 第43-44页 |
3.4.2 微胶囊的相变焓值 | 第44-45页 |
3.4.3 微胶囊的耐热性 | 第45-48页 |
3.4.4 微胶囊的成分分析 | 第48-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2页 |
第4章 相变微胶囊对改性沥青的性能影响 | 第52-62页 |
4.1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 第52-53页 |
4.1.1 试验原材料 | 第52页 |
4.1.2 沥青改性方法 | 第52-53页 |
4.1.3 试验方法 | 第53页 |
4.2 相变改性沥青的三大指标 | 第53-57页 |
4.2.1 改性剂掺量对沥青针入度的影响 | 第53-55页 |
4.2.2 改性剂掺量对沥青延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4.2.3 改性剂掺量对沥青软化点的影响 | 第56-57页 |
4.3 相变改性沥青的高温流变性能 | 第57-60页 |
4.3.1 十六烷酸对沥青高温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57-59页 |
4.3.2 相变微胶囊对沥青高温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59-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