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量子化学方法的树脂生物沥青固化机理及性能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1 树脂沥青材料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2 生物沥青材料的研究 | 第13-16页 |
1.2.3 分子模拟技术研究 | 第16-18页 |
1.2.4 研究现状简析 | 第18-19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第2章 量子化学模拟及固化机理研究 | 第23-40页 |
2.1 原材料分子式的确定 | 第23-26页 |
2.1.1 环氧树脂 | 第23-24页 |
2.1.2 固化剂 | 第24页 |
2.1.3 生物沥青 | 第24-26页 |
2.2 量子化学模拟 | 第26-37页 |
2.2.1 分子模型的构建与优化方法 | 第26-27页 |
2.2.2 单步法反应 | 第27-33页 |
2.2.3 两步法反应 | 第33-37页 |
2.3 反应机理解释 | 第37-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树脂生物沥青制备 | 第40-52页 |
3.1 辅助材料的准备 | 第40-41页 |
3.1.1 消泡剂 | 第40-41页 |
3.1.2 催化剂 | 第41页 |
3.2 制备工艺 | 第41-45页 |
3.2.1 基于单步法的制备方法 | 第41-42页 |
3.2.2 基于两步法的制备方法 | 第42-45页 |
3.3 制备条件 | 第45-47页 |
3.3.1 反应温度 | 第45-46页 |
3.3.2 反应时间 | 第46-47页 |
3.3.3 制备条件的确定 | 第47页 |
3.4 配合比设计 | 第47-50页 |
3.4.1 固化剂含量 | 第47-48页 |
3.4.2 环氧树脂含量 | 第48-49页 |
3.4.3 催化剂含量 | 第49-50页 |
3.4.4 消泡剂含量 | 第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树脂生物沥青性能测试 | 第52-64页 |
4.1 高温抗变形特性 | 第52-59页 |
4.1.1 车辙因子与相位角 | 第52-54页 |
4.1.2 动态模量主曲线 | 第54-57页 |
4.1.3 温度扫描 | 第57-59页 |
4.2 低温抗裂性能 | 第59-63页 |
4.2.1 低温蠕变劲度 | 第59-61页 |
4.2.2 蠕变劲度变化率 | 第61-6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树脂生物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 第64-84页 |
5.1 树脂生物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 | 第64-67页 |
5.1.1 石料及矿粉技术指标 | 第64-65页 |
5.1.2 配合比设计 | 第65-66页 |
5.1.3 各类沥青最佳用量 | 第66-67页 |
5.2 动态模量试验 | 第67-75页 |
5.2.1 动态模量简介 | 第67-68页 |
5.2.2 动态模量与相位角 | 第68-70页 |
5.2.3 车辙性能指标与损耗模量 | 第70-72页 |
5.2.4 主曲线 | 第72-75页 |
5.3 蠕变试验 | 第75-77页 |
5.3.1 蠕变试验简介 | 第75页 |
5.3.2 蠕变时间 | 第75-77页 |
5.4 半圆弯曲试验 | 第77-82页 |
5.4.1 半圆弯曲试验简介 | 第77-78页 |
5.4.2 断裂能 | 第78-81页 |
5.4.3 断裂韧性 | 第81-82页 |
5.4.4 刚度 | 第8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