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刑法中的“暴力”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7-9页 |
一、暴力概念的内涵与界定 | 第9-19页 |
(一)不同语境下“暴力”的解读 | 第9-14页 |
1.语义学意义下的“暴力” | 第9页 |
2.犯罪学意义下的“暴力” | 第9-10页 |
3.刑法学意义下的“暴力” | 第10-11页 |
4.不同法系意义下的“暴力” | 第11-14页 |
(二)暴力与相关概念辨析 | 第14-19页 |
1.暴力与伤害 | 第14-15页 |
2.暴力与胁迫 | 第15-16页 |
3.暴力与强制 | 第16-17页 |
4.暴力与行凶 | 第17-19页 |
二、我国刑法中暴力的特征与类型 | 第19-27页 |
(一)我国刑法中暴力的特征 | 第20-23页 |
1.主观方面:主观故意性 | 第20-21页 |
2.客观方面:对象双向性和非法作为性 | 第21-22页 |
3.内容方面:暴力上、下限的程度性 | 第22-23页 |
(二)暴力的类型 | 第23-27页 |
1.依暴力是否由刑法明文规定进行划分 | 第24页 |
2.依暴力侵犯客体的不同进行划分 | 第24-25页 |
3.依暴力手段的唯一性与否进行划分 | 第25页 |
4.依暴力实施的不同途径进行划分 | 第25-27页 |
三、我国刑法典中的暴力 | 第27-38页 |
(一)刑法总则中的“暴力犯罪”与“暴力性犯罪” | 第27-30页 |
1.无限防卫权中的“暴力犯罪” | 第27-28页 |
2.假释限制性规定中的“暴力性犯罪” | 第28-30页 |
(二)刑法分则中各类罪规定的暴力犯罪 | 第30-38页 |
1.对分则中暴力的框架认识 | 第30-32页 |
2.对分则中暴力的类型化解读 | 第32-38页 |
四、暴力在我国刑法体系中的地位 | 第38-47页 |
(一)从价值意义角度析暴力地位 | 第38-41页 |
1.我国刑法对暴力的积极评价 | 第38-39页 |
2.我国刑法对暴力的消极评价 | 第39-41页 |
(二)暴力对定罪的影响 | 第41-44页 |
1.罪与非罪的影响 | 第41-42页 |
2.此罪与彼罪的影响 | 第42-43页 |
3.成立数罪并罚的影响 | 第43-44页 |
(三)暴力对量刑的影响 | 第44-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