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1页 |
第2章 网络诽谤概述 | 第11-14页 |
2.1 网络诽谤的概念 | 第11-12页 |
2.2 网络诽谤的特点 | 第12-14页 |
2.2.1 网络诽谤言论传播的广泛性 | 第12页 |
2.2.2 网络诽谤行为的隐蔽性 | 第12-13页 |
2.2.3 网络诽谤的负面影响深远性 | 第13页 |
2.2.4 网络诽谤主体的多样性 | 第13-14页 |
第3章 网络诽谤犯罪主体范围的确立 | 第14-23页 |
3.1 网络信息的传播者 | 第14-16页 |
3.1.1 网络信息传播者的认定 | 第14-16页 |
3.1.2 关于网络信息传播者的认定建议 | 第16页 |
3.2 网络信息的管理者 | 第16-19页 |
3.2.1 网络信息的管理者的认定 | 第16-18页 |
3.2.2 关于网络信息管理者的认定建议 | 第18-19页 |
3.3 网络新闻媒体 | 第19-20页 |
3.4 网络水军的诽谤主体界定问题 | 第20-23页 |
3.4.1 网络水军的概述 | 第20-21页 |
3.4.2 网络水军的司法认定 | 第21-23页 |
第4章 网络诽谤犯罪的主观罪过形式考察 | 第23-27页 |
4.1 网络诽谤犯罪主观罪过的争议 | 第23-25页 |
4.1.1 争议观点 | 第23-24页 |
4.1.2 争议的解决建议 | 第24-25页 |
4.2 网络信息传播者“间接故意”的认定 | 第25-27页 |
4.2.1 认识因素 | 第25-26页 |
4.2.2 意志因素 | 第26-27页 |
第5章 网络诽谤犯罪行为方式的认定 | 第27-31页 |
5.1 网络诽谤行为方式的分类 | 第27页 |
5.2“捏造”与“篡改”的界定 | 第27-28页 |
5.3“事实”的界定 | 第28-29页 |
5.4“散布”的认定 | 第29-31页 |
第6章 网络诽谤犯罪“情节严重”的理解 | 第31-35页 |
6.1 传统刑法意义上“情节严重”的界定 | 第31页 |
6.2 网络诽谤“情节严重”的数量标准 | 第31-34页 |
6.2.1 数量标准制定的依据 | 第32页 |
6.2.2 量化数量标准的理解 | 第32-33页 |
6.2.3 量化数量标准认定的缺陷 | 第33-34页 |
6.3 网络诽谤“情节严重”的危害后果标准与主观恶性标准 | 第34-35页 |
第7章 结语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