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软实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9-10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2.2 创新之处 | 第10页 |
1.3 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10-11页 |
1.3.1 研究重点 | 第10-11页 |
1.3.2 研究难点 | 第11页 |
1.4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4.1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2章 企业软实力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2.1 企业软实力基础理论综述 | 第13-16页 |
2.1.1 企业软实力内涵 | 第13-15页 |
2.1.2 企业软实力的维度 | 第15-16页 |
2.1.3 企业软实力培育 | 第16页 |
2.2 企业软实力评价体系 | 第16-19页 |
第3章 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软实力 | 第19-27页 |
3.1 民营企业 | 第19-22页 |
3.1.1 民营企业内涵 | 第19-20页 |
3.1.2 我国民营企业展现状 | 第20-22页 |
3.2 民营企业软实力 | 第22-27页 |
3.2.1 我国民营企业软实力发展现状 | 第22-24页 |
3.2.2 企业软实力与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 | 第24页 |
3.2.3 企业软实力与民营企业绩效 | 第24-25页 |
3.2.4 企业软实力评价与民营企业软实力建设 | 第25-27页 |
第4章 民营企业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7-37页 |
4.1 评价指标构建整体思路及原则 | 第27-28页 |
4.1.1 整体思路 | 第27-28页 |
4.1.2 民营企业软实力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 第28页 |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 第28-32页 |
4.3 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32-37页 |
第5章 民营企业软实力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7-46页 |
5.1 指标权重的确立 | 第37-41页 |
5.1.1 层次分析法概述 | 第37-38页 |
5.1.2 指标体系权重的计算 | 第38-41页 |
5.2 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1-46页 |
5.2.1 民营企业软实力强弱等级的划分 | 第42页 |
5.2.2 评语集和评语矩阵的确定 | 第42-43页 |
5.2.3 功效系数和隶属度计算 | 第43-44页 |
5.2.4 民营企业软实力评价指标评分依据 | 第44-46页 |
第6章 民营企业软实力评价体系及模型的应用 | 第46-52页 |
6.1 重庆T公司简介 | 第46页 |
6.2 重庆T公司软实力状况 | 第46-48页 |
6.3 评价结果及软实力提升策略 | 第48-50页 |
6.4 民营企业软实力评价体系及模型的应用启示 | 第50-52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1 民营企业软实力关键指标调查问卷 | 第58-60页 |
附录2 民营企业软实力评价指标比较调查表 | 第60-63页 |
附录3 重庆T公司软实力评价调查问卷 | 第63-64页 |
附录4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情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