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思路框架 | 第13-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3 思路框架 | 第14-16页 |
2 企业并购及其财务风险相关理论 | 第16-23页 |
2.1 并购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2.1.1 并购的概念 | 第16-17页 |
2.1.2 并购的类型 | 第17页 |
2.1.3 并购动机理论 | 第17-18页 |
2.2 并购财务风险理论 | 第18-23页 |
2.2.1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内涵 | 第18-19页 |
2.2.2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类 | 第19-20页 |
2.2.3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成因 | 第20页 |
2.2.4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2.2.5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评价的方法 | 第21-23页 |
3 家电行业并购现状及财务风险分析 | 第23-32页 |
3.1 家电行业现状分析 | 第23-24页 |
3.2 家电行业并购概况分析 | 第24-26页 |
3.2.1 家电行业并购情况 | 第24-25页 |
3.2.2 家电行业并购特征 | 第25-26页 |
3.3 家电行业并购财务风险识别与分析 | 第26-28页 |
3.3.1 并购前的定价风险 | 第26-27页 |
3.3.2 并购中的融资风险与支付风险 | 第27页 |
3.3.3 并购后的整合风险 | 第27-28页 |
3.4 家电行业并购财务风险评价 | 第28-32页 |
3.4.1 家电行业并购财务风险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28-30页 |
3.4.2 家电行业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0-32页 |
4 青岛海尔并购GE家电案例分析 | 第32-47页 |
4.1 并购事件基本情况 | 第32-36页 |
4.1.1 并购双方基本情况 | 第32-34页 |
4.1.2 并购过程 | 第34-36页 |
4.2 海尔并购GE家电财务风险识别与分析 | 第36-42页 |
4.2.1 定价风险分析 | 第36页 |
4.2.2 融资风险分析 | 第36-38页 |
4.2.3 支付风险分析 | 第38-40页 |
4.2.4 并购整合风险分析 | 第40-42页 |
4.3 青岛海尔并购GE家电财务风险的评价 | 第42-47页 |
4.3.1 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 | 第42-44页 |
4.3.2 指标的隶属度确定 | 第44页 |
4.3.3 综合模糊评判 | 第44-47页 |
5 家电行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控制对策 | 第47-51页 |
5.1 并购定价风险的控制对策 | 第47-48页 |
5.1.1 制定科学并购战略 | 第47页 |
5.1.2 谨慎选择目标企业 | 第47页 |
5.1.3 科学合理评估目标企业价值 | 第47-48页 |
5.2 并购融资风险的控制对策 | 第48-49页 |
5.2.1 制定融资计划 | 第48页 |
5.2.2 选择最优资本结构 | 第48-49页 |
5.3 并购支付风险的控制对策 | 第49页 |
5.3.1 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 | 第49页 |
5.3.2 选择合适的支付时间 | 第49页 |
5.4 并购后整合风险的控制对策 | 第49-51页 |
5.4.1 制定战略整合计划 | 第49页 |
5.4.2 实现财务管理整合 | 第49-50页 |
5.4.3 充分沟通求同存异 | 第50-5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1页 |
6.2 展望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