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0-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3 研究路径 | 第11-13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2.1 企业经营绩效相关理论 | 第13-14页 |
2.1.1 产权论理论 | 第13页 |
2.1.2 市场论理论 | 第13-14页 |
2.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2.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2.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2.2.3 文献评述 | 第18-21页 |
3 我国煤炭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现状分析 | 第21-35页 |
3.1 经济下行环境分析 | 第21-27页 |
3.1.1 煤炭企业经营环境的PEST分析 | 第21-23页 |
3.1.2 煤炭市场下行态势明显 | 第23-27页 |
3.1.3 小结 | 第27页 |
3.2 我国煤炭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现状的分析 | 第27-35页 |
3.2.1 经济下行背景下的样本选取说明 | 第27页 |
3.2.2 盈利能力分析 | 第27-29页 |
3.2.3 营运能力分析 | 第29-31页 |
3.2.4 偿债能力分析 | 第31-33页 |
3.2.5 成长能力分析 | 第33-35页 |
4 我国煤炭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现状的实证分析 | 第35-50页 |
4.1 构成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要素 | 第35-40页 |
4.1.1 评价主体 | 第35页 |
4.1.2 评价客体 | 第35页 |
4.1.3 评价目标 | 第35-36页 |
4.1.4 评价原则 | 第36页 |
4.1.5 评价指标选择与周期 | 第36-40页 |
4.2 模型构建 | 第40-45页 |
4.2.1 2011年特征因子模型及检验 | 第40-43页 |
4.2.2 2015年特征因子模型及检验 | 第43-44页 |
4.2.3 2016年特征因子模型及检验 | 第44-45页 |
4.3 综合得分评价 | 第45-50页 |
5 我国煤炭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各能力指标聚类分析 | 第50-56页 |
5.1 2011年综合绩效因子得分值聚类 | 第50页 |
5.2 2015年综合绩效因子得分值聚类 | 第50-51页 |
5.3 2016年综合绩效因子得分值聚类 | 第51-52页 |
5.4 聚类结果 | 第52-53页 |
5.5 结果讨论 | 第53-56页 |
5.5.1 盈利指标值持高稳定,实力类企业受低迷市场影响小 | 第53-54页 |
5.5.2 营运指标值下跌,问题类企业深陷“转型”误区 | 第54-55页 |
5.5.3 成长指标值居高不下,成熟企业后期发展动力强劲 | 第55-56页 |
6 提升煤炭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对策 | 第56-58页 |
6.1 通过资源改革和产业集中度提升来促进盈利指标增长 | 第56页 |
6.2 借力企业整合淘汰和战略化发展来加快运营指标回暖 | 第56-57页 |
6.3 把控外部市场和延伸产业链来保持成长指标平衡 | 第57-58页 |
7 结论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