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1-23页 |
(一)问题的由来 | 第11-13页 |
1.研究背景 | 第11页 |
2.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3.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三)研究重难点、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研究重点 | 第17页 |
2.研究难点 | 第17-18页 |
3.研究创新点 | 第18页 |
4.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四)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8-23页 |
1.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 第18-20页 |
2.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3.价值澄清理论 | 第21-23页 |
一、新媒体和大学生道德判断力概述 | 第23-30页 |
(一)新媒体与新媒体环境 | 第23-25页 |
1.新媒体的概念 | 第23页 |
2.新媒体环境的构成要素 | 第23-24页 |
3.新媒体环境的主要特点 | 第24-25页 |
(二)大学生道德判断力 | 第25-28页 |
1.道德判断的概念 | 第25-26页 |
2.道德判断力的概念 | 第26-27页 |
3.道德判断力的构成要素 | 第27页 |
4.大学生道德判断力的影响因素 | 第27-28页 |
(三)新媒体环境下培养大学生道德判断力的重要性 | 第28-30页 |
1.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的基本要求 | 第28页 |
2.建设高校大学生道德体系的必然要求 | 第28-29页 |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 第29-30页 |
二、新媒体影响大学生道德判断力的调查概况 | 第30-41页 |
(一)调查研究设计 | 第30页 |
1.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0页 |
2.调查样本的选取及回收情况 | 第30页 |
(二)调查概况 | 第30-41页 |
1.问卷基本情况 | 第30-31页 |
2.新媒体下大学生道德判断力的调查情况 | 第31-41页 |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道德判断力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41-56页 |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道德判断力的现状 | 第41-46页 |
1.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道德判断的积极方面 | 第41-42页 |
2.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道德判断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42-46页 |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道德判断力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46-56页 |
1.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 | 第46-49页 |
2.高校道德教育滞后的影响 | 第49-52页 |
3.家庭道德教育缺失的影响 | 第52-53页 |
4.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 第53-56页 |
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道德判断力培养和提升的对策 | 第56-68页 |
(一)社会方面:加强新媒体监管,优化媒体生态环境 | 第56-58页 |
1.健全新媒体法律法规,为新媒体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 第56-57页 |
2.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掌握媒体导向主动权 | 第57-58页 |
(二)高校方面:更新教育理念,构筑道德教育新模式 | 第58-63页 |
1.摒弃陈旧教育观念,提高对道德教育的重视 | 第58-59页 |
2.完善道德教育内容,丰富大学生道德判断情境 | 第59-61页 |
3.转变道德教育方式,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道德知识 | 第61页 |
4.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网络道德观 | 第61-63页 |
(三)家庭方面:重视道德教育,营造良好道德教育氛围 | 第63-65页 |
1.重视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教育观念 | 第63-64页 |
2.提升道德素质,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 | 第64-65页 |
(四)学生方面:加强道德自律,注重提升自身媒介素养 | 第65-68页 |
1.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增强新媒体运用能力 | 第65-66页 |
2.反思自身网络言行,培养自主判断意识 | 第66-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注释 | 第69-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 | 第76-7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