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诚信意识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导论第7-20页
    一、研究缘由和意义第7-9页
        (一)选题缘由第7-8页
        (二)研究意义第8-9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7页
        (一)关于诚信的研究第10-13页
        (二)关于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研究第13-14页
        (三)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研究第14-17页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7-20页
        (一)研究方法第17页
        (二)研究思路第17-18页
        (三)创新之处第18-20页
第一章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理论视角第20-33页
    一、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育人的理论第20-23页
        (一)人是文化的存在第20-21页
        (二)人的本质需要文化的支撑和塑造第21-22页
        (三)文化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22-23页
    二、理论借鉴:西方伦理学的道德内化理论第23-28页
        (一)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第24-25页
        (二)亚当·斯密的“情感共鸣”理论第25-27页
        (三)康德的道德自律观第27-28页
    三、理论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诚信教育资源第28-33页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教育目标第28-30页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教育内容第30-31页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教育方法第31-33页
第二章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实证研究第33-58页
    一、实证调查:调查概况说明第33-37页
        (一)调查思路第33-34页
        (二)问卷设计第34-35页
        (三)调查实施第35-37页
    二、实证分析:调查分析与结论第37-52页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认同和践行状况第37-47页
        (二)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第47-50页
        (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诚信意识的现实状况第50-52页
    三、实证探究:调查结果原因探析第52-58页
        (一)宏观层面的社会环境第53-54页
        (二)中观层面的学校和家庭教育第54-56页
        (三)微观层面的大学生自身修养第56-58页
第三章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实现路径第58-70页
    一、路径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基本原则第58-59页
        (一)立德树人,把握主体性第58页
        (二)以文化人,注重持续性第58-59页
        (三)批判继承,坚持创新性第59页
    二、路径探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对策第59-67页
        (一)增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诚信意识的主体能力第59-63页
        (二)拓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现实载体第63-65页
        (三)优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文化环境第65-67页
    三、路径保障: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诚信意识的保障机制第67-70页
        (一)加强组织领导第67-68页
        (二)健全动力机制第68页
        (三)完善反馈评估第68-70页
结束语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附录第76-81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婚恋教育研究
下一篇:在线教育社交化倾向研究--以沪江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