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历史论文

“新五观”下历史教师角色的转换--以桂平市乡镇中学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一、绪论第10-15页
    (一)选题的缘由第10-11页
        1.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第10页
        2.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第10页
        3.当前历史教师角色转换中存在不少问题第10-11页
    (二)选题的意义第11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关于教师角色的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2.关于教师角色的国内研究现状第11-14页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4-15页
        1.文献研究法第14页
        2.问卷调查法第14-15页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5-20页
    (一)“新五观”第15-19页
        1.新人才观第15-16页
        2.新课程观第16页
        3.新评价观第16-17页
        4.新教学观第17-18页
        5.新师生观第18-19页
    (二)角色的概念第19页
    (三)教师的角色第19-20页
    (四)历史教师的角色第20页
三、“新五观”对历史教师角色的要求第20-23页
    (一)新人才观对历史教师角色的要求第20-21页
    (二)新课程观对历史教师角色的要求第21-22页
    (三)新评价观对历史教师角色的要求第22页
    (四)新教学观对历史教师角色的要求第22-23页
    (五)新师生观对历史教师角色的要求第23页
四、历史教师角色转换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第23-33页
    (一)“新五观”下历史教师角色转换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第23-32页
        1.历史教师角色转换的现状调查分析第23-30页
        2.历史教师角色在转换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0-32页
    (二)传统的教师角色难以促进学生的发展第32-33页
五、“新五观”的理论要求下历史教师角色的转换及策略第33-62页
    (一)以新人才观、新课程观为指导,审视教学活动,实现引导者角色的转换第33-42页
        1.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第33-35页
        2.形成探究为主,引导为辅的教学活动模式第35-42页
    (二)根据新课程观、新教学观,审视课本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差异,实现课程设计者角色的转换第42-47页
        1.以学生为中心,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第42-43页
        2.围绕目标的达成,选择教学资源第43-47页
    (三)以新评价观、新教学观为指导,审视教学方式,实现促进者角色的转换第47-51页
        1.以激励学生发展为目的,创新评价制度第47-50页
        2.以学生评价为切入点,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第50-51页
    (四)根据新教学观、新人才观,审视工作方式,实现合作者角色的转换第51-53页
        1.进行学科整合,实现共同发展第51-52页
        2.师生合作,共同发展与提高第52-53页
    (五)以新师生观、新人才观,重新审视师生关系,实现倾听者角色的转换第53-59页
        1.学会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第53-58页
        2.平等对话,和谐共生第58-59页
    (六)根据新人才观、新评价观,审视自我,实现反思者角色的转换第59-62页
        1.认真对待,坚持教学反思第59-61页
        2.合作交流,提升反思水平第61-62页
六、结语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附录第66-70页
致谢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教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外文化内容对比分析
下一篇: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俄国选文及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