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

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的法学批判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9页
绪论第17-39页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7-20页
        (一)选题背景第17-18页
        (二)研究意义第18-20页
    二、文献综述第20-37页
        (一)研究现状第20-36页
        (二)研究评价第36-37页
    三、研究方法第37-38页
        (一)规范研究法第37页
        (二)定量研究法第37页
        (三)文献研究法第37-38页
    四、研究框架第38-39页
第一章 新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及政策调控历史回顾第39-49页
    一、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房地产领域变化(1949—1978年)第39-41页
        (一)房地产清理与小规模房地产交易、租赁活动(1949—1955年)第40页
        (二)私有房地产的社会主义改造与房地产交易的消失(1956—1977年)第40-41页
    二、改革开放后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及政策调控历程(1978—至今)第41-49页
        (一)房地产市场启动与起步阶段(1978—1992年)第41-43页
        (二)房地产市场探索培育阶段(1992—1998年)第43-45页
        (三)房地产市场平稳快速发展阶段(1998—2003年)第45页
        (四)商品房价格快速上涨与政策频繁调控阶段(2003年—至今)第45-47页
        (五)“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改革与“雄安模式”探索阶段(2016年6月—至今)第47-49页
第二章 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实践分析第49-67页
    一、基本概念辨析第49-55页
        (一)房地产市场调控第49-51页
        (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第51-55页
    三、两个主要抑制型调控阶段的政策梳理及绩效评估(2004年3月—2007年9月;2010年1月—2013年2月)第55-67页
        (一)两阶段房地产调控政策概述第55-59页
        (二)两阶段房地产调控政策评估指标的选择第59-62页
        (三)两阶段房地产调控政策绩效评估的实证分析第62-64页
        (四)两阶段房地产调控政策绩效评估的基本结论第64-67页
第三章 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的合法性分析第67-82页
    一、限购令的合法性问题第67-73页
        (一)“限购令”违反“行政职权法定”原则第67-69页
        (二)“限购令”违反“法律优先”原则第69-72页
        (三)“限购令”违反了“法律保留”原则第72-73页
    二、税收调控政策合法性问题第73-77页
        (一)营业税政策的合法性问题第73页
        (二)房地产市场税制改革试点合法性分析第73-77页
    三、信贷调控的合法性问题第77-79页
        (一)央行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直接干预超越法定权限第77页
        (二)信贷调控侵犯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第77-78页
        (三)银监会参与房地产货币信贷调控的合法性问题第78-79页
    四、限价政策的合法性问题第79-82页
        (一)价格干预的主体超出法定范围第79-80页
        (二)价格干预的对象缺乏具体标准第80页
        (三)价格干预的前提条件缺乏可操作性第80-82页
第四章 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的基础制度批判第82-104页
    一、关于现行住房制度第82-88页
        (一)市场机制无法有效满足大多数公民的基本住房需求第83-85页
        (二)保障房供给相对滞后于商品房建设且脱离保障属性第85-87页
        (三)仅以经济能力作为住房分配标准必然忽视“社会成员身份”第87页
        (四)住房分配不公平导致其他重要公共资源分配不公平第87-88页
    二、关于土地制度第88-90页
    三、关于规划制度第90-98页
        (一)房地产政策调控相关规划存在的问题第91-92页
        (二)规划失灵的本质:规划权的功能异化第92-94页
        (三)规划权异化的根源:政府与开发商共同主导的规划模式导致规划的公共性不足第94-98页
    四、关于税收制度第98-101页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立法使税收立法权实际上长期由国务院行使第99-100页
        (二)纳税人在税收关系中只履行义务而缺乏基本权利的确认和保障第100页
        (三)纳税人权利救济机制的缺失第100-101页
    五、关于价格制度第101-102页
    六、关于货币制度第102-104页
第五章 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中政策与法律关系的批判第104-122页
    一、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中政策与法律关系问题的表征:政策调控的“尺蠖效应”与“法律空洞化”现象第104-111页
        (一)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中的“尺蠖效应”第105-108页
        (二)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中的“法律空洞化”问题第108-111页
    二、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中政策与法律关系失衡问题的原因阐释第111-122页
        (一)“重政策轻法律”的国家治理观念及其成因第111-116页
        (二)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错位第116-119页
        (三)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失范第119-122页
第六章 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的治理框架——政策之治与法律之治的平衡之道第122-155页
    一、公共政策伦理视角下政策调控的合法化运行第122-127页
        (一)公共政策必须具备价值理性第123-124页
        (二)政策合法性是公共政策伦理正当性的基本保障第124-127页
    二、房地产市场调控中政策法律观的重塑第127-135页
        (一)转型社会理论中政策与法律关系的转型第128-130页
        (二)治理理论视域中政策与法律关系的重新定位第130-135页
    三、房地产市场调控中政策与法律的协同合作机制构建第135-155页
        (一)政策与法律协同合作的目标及领域第136-144页
        (二)建立调控政策的法律化升级机制第144-146页
        (三)建立调控政策的试点机制第146-148页
        (四)改造政府直接干预市场的制度基础第148-154页
        (五)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运行的基础法律制度第154-155页
结论第155-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71页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第171-172页
后记第172页

论文共1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保险监管可回溯管理制度研究--以保险人说明义务履行为视角
下一篇:中国法官职业道德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