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绪论 | 第8-13页 |
(一) 选题来源 | 第8页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研究目的 | 第8-9页 |
2.研究意义 | 第9页 |
(三) 语音偏误分析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四) 尼泊尔汉语教学现状简介 | 第11-13页 |
二、辅音偏误分析 | 第13-20页 |
(一) 汉语和尼泊尔语辅音对比 | 第13-15页 |
(二) 辅音偏误及教学策略 | 第15-19页 |
1.双唇音b[p],p[p‘],m[m]的发音及教学策略 | 第15-16页 |
2.唇齿音f[f]的发音及教学策略 | 第16页 |
3.舌尖中音d[t],t[t‘],n[n],l[l]的发音及教学策略 | 第16-17页 |
4.舌根音g[k],k[k‘],h[x]的发音及教学策略 | 第17页 |
5.舌面音j[t?],q[t?‘],x[?]的发音及教学策略 | 第17-18页 |
6.舌尖后音zh[t?],ch[t?‘],sh[?],r[?]的发音及教学策略 | 第18页 |
7.舌尖前音z[ts],c[ts‘],s[s]的发音及教学策略 | 第18-19页 |
(三)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三、元音偏误分析 | 第20-27页 |
(一) 汉语和尼泊尔语元音音位对比 | 第20-21页 |
(二) 单元音偏误及教学策略 | 第21-23页 |
1.ü[y]的发音偏误及教学策略 | 第21页 |
2.e[?]的发音偏误及教学策略 | 第21-22页 |
3.u[u]的发音偏误及教学策略 | 第22页 |
4.er[?]的发音偏误及教学策略 | 第22-23页 |
(三) 复合韵母的发音偏误及教学策略 | 第23-25页 |
1.ɑo[au]的发音偏误及教学策略 | 第23-24页 |
2.uo[uo]的发音偏误及教学策略 | 第24页 |
3.üe[y?],üɑn[yan],ün[yn]的发音偏误及教学策略 | 第24-25页 |
4.iɑn[i?n],iɑng[iɑ?]的发音偏误及教学策略 | 第25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四、声调偏误分析 | 第27-31页 |
(一) 汉语声调偏误分析 | 第27-28页 |
1.阴平调 | 第27页 |
2.阳平调 | 第27-28页 |
3.上声调 | 第28页 |
4.去声调 | 第28页 |
(二) 音变 | 第28-29页 |
1.轻声 | 第29页 |
2.变调 | 第29页 |
(三) 声调教学策略 | 第29-30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五、语音偏误原因及应对策略 | 第31-38页 |
(一) 偏误原因 | 第31-34页 |
1.母语和第一外语负迁移 | 第31页 |
2.学习者的个体因素 | 第31-32页 |
3.学校环境因素 | 第32-33页 |
4.教师因素 | 第33-34页 |
(二) 应对策略 | 第34-38页 |
1.紧凑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 | 第34-35页 |
2.提高学校重视程度,促进汉语课程发展 | 第35-36页 |
3.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保持汉语教学激情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注释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 | 第42-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