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导论 | 第10-15页 |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我国通用航空安全监管的研究文献 | 第11-12页 |
2.国外通用航空安全监管研究文献 | 第12-13页 |
3.研究述评 | 第13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2.实证研究法 | 第13页 |
3.历史分析法 | 第13-14页 |
(四) 创新点 | 第14-15页 |
二、通用航空安全监管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1.通用航空概念及其特点 | 第15页 |
2.通用航空安全监管概念 | 第15-16页 |
(二) 通用航空安全监管的理论依据:政府监管理论 | 第16-17页 |
1.政府监管理论的主要观点 | 第16-17页 |
2.政府监管理论在本文的应用 | 第17页 |
(三) 通用航空安全监管的必要性 | 第17-19页 |
1.通用航空事故增多 | 第17-18页 |
2.较多的黑飞影响了社会正常秩序 | 第18页 |
3.通用航空企业自身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 | 第18-19页 |
三、我国通用航空安全监管的现状分析:以广西为例 | 第19-23页 |
(一)全国通用航空发展情况简介 | 第19页 |
(二) 广西通用航空发展情况简介 | 第19-20页 |
1.发展简介 | 第19页 |
2.业务及困难 | 第19-20页 |
(三) 广西通用航空安全监管的现状分析 | 第20-23页 |
1.广西通用航空安全监管的法律依据 | 第20页 |
2.广西通用航空安全监管组织体系 | 第20页 |
3.广西通用航空安全监管的举措 | 第20-22页 |
4.广西通用航空安全监管的初步成效 | 第22-23页 |
四、我国通用航空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以广西为例 | 第23-31页 |
(一) 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1.监管存在多头管理 | 第23页 |
2.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 | 第23-24页 |
3.监管方式和思路缺乏针对性 | 第24页 |
4.监管水平和监管力量不高 | 第24-25页 |
5.监管问责过轻 | 第25-26页 |
(二)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6-31页 |
1.我国民航行政管理缺失法治传统 | 第26-27页 |
2.现行民航行政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 第27-28页 |
3.民航行政机关内部管理欠缺 | 第28-29页 |
4.行政编制制约了民航行政机关的监管力量 | 第29页 |
5.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 | 第29-31页 |
五、发达国家通用航空安全监管的经验及启示 | 第31-36页 |
(一) 美国通用航空安全监管的经验 | 第31-32页 |
1.美国通用航空数据凸显了美国通用航空业的发展基础 | 第31页 |
2.美国通用航空安全监管体系 | 第31-32页 |
(二) 加拿大通用航空安全监管的经验 | 第32-33页 |
1.加拿大通用航空法律种类繁多且内容详细 | 第32页 |
2.加拿大科学合理的监管机构设置 | 第32-33页 |
(三) 日本通用航空安全监管的经验 | 第33页 |
1.日本通用航空法律规定具体且层次分明 | 第33页 |
2.日本通用航空监管机构的设置及检查方式的多样性 | 第33页 |
(四) 对广西通用航空安全监管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 第33-36页 |
1.制定完善的通用航空安全管理的法律体系 | 第33-34页 |
2.建立一支专业的通用航空安全监管队伍 | 第34页 |
3.政府监管单位应增加监管手段 | 第34页 |
4.政府监管单位应增加监察员的引入方式 | 第34-35页 |
5.政府监管单位应加大监察员的培训工作 | 第35-36页 |
六、完善我国通用航空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 第36-45页 |
(一) 完善通用航空法律体系 | 第36-37页 |
1.尽快出台通用航空基本法 | 第36页 |
2.完善通用航空各项法规标准 | 第36-37页 |
(二) 创新监管方式 | 第37-38页 |
1.监察观察员制 | 第37页 |
2.创新平台监管方式 | 第37-38页 |
3.完善自愿报告制度 | 第38页 |
(三) 加强队伍建设 | 第38-40页 |
1.增加专业监管队伍人员数量 | 第38-39页 |
2.加强专业监管队伍人员业务培训 | 第39页 |
3.向通航监管先进地区进行学习 | 第39-40页 |
4.加强监管队伍资质管理 | 第40页 |
(四) 改革监管模式 | 第40-42页 |
1.改变监管思路 | 第40页 |
2.改变监管计划模式 | 第40-41页 |
3.改变监管主体定位 | 第41-42页 |
(五) 理清监管职责 | 第42-43页 |
1.改革民航监管体系 | 第42页 |
2.新增民航安全监管独立部门 | 第42-43页 |
(六) 强化监管问责 | 第43-45页 |
1.强化通航安全监管问责机制 | 第43页 |
2.监察员监管责任终身制 | 第43-44页 |
3.扩大问责的宽度 | 第44页 |
4.明确问责的范围和操作程序 | 第44页 |
5.公开问责信息,引导多方问责 | 第44-45页 |
七、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一) 结论 | 第45-46页 |
1.研究结论 | 第45-46页 |
2.研究应用 | 第46页 |
(二) 研究展望 | 第46-47页 |
1.研究不足 | 第46页 |
2.研究展望 | 第46-47页 |
注释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