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企业法、公司法论文

强制股权收购--有限责任公司僵局解决机制选择路径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论第9-18页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9页
    (二)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三) 文献综述第10-16页
        1.关于公司僵局的界定与成因第10页
        2.我国现有立法提供的破解公司僵局的路径及困境第10-12页
        3.司法解散制度适用中的问题及争议第12-15页
        4.关于强制股权收购制度第15-16页
    (四)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实证研究方法第16页
        2.比较研究方法第16页
        3.功能性研究方法第16-17页
    (五) 结构安排第17-18页
一、有限责任公司僵局基本理论第18-27页
    (一) 公司僵局的定义第19-20页
    (二) 公司僵局的特征第20-22页
        1.发生原理和处理机制上的自治性第20页
        2.矛盾对抗性第20-21页
        3.时间持续性第21页
        4.公司运营的破坏性第21-22页
    (三) 公司僵局的类型第22-25页
        1.股东会僵局和董事会僵局第22-23页
        2.对等僵局和非对等僵局第23-24页
        3.经营分歧僵局和非经营分歧僵局第24-25页
    (四) 公司僵局的危害第25-27页
        1.对公司自身的危害第25页
        2.对公司股东的危害第25页
        3.对利益相关者的危害第25-27页
二、公司僵局的成因分析与救济的法理基础第27-34页
    (一) 公司僵局的成因分析第27-30页
        1.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与封闭性第27-28页
        2.有限责任公司决议的特殊性第28-29页
        3.有限责任公司内部救济手段失灵第29页
        4.公司章程设计缺陷第29-30页
    (二) 公司僵局救济的法理基础第30-34页
        1.公司契约论第30-31页
        2.效率与公平论第31-32页
        3.股东期待利益落空理论第32页
        4.公司僵局救济层次理论第32-34页
三、我国公司僵局救济法律制度考察第34-40页
    (一) 司法解散机制第34-36页
        1.司法解散的含义与事由第35页
        2.公司僵局的认定标准第35-36页
    (二) 股权转让机制第36-37页
    (三) 异议股东回购制度第37-38页
    (四) 我国公司僵局救济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第38-40页
        1.缺乏其他替代性救济机制第38页
        2.缺乏程序性规定第38-39页
        3.其他相关救济机制及不足第39-40页
四、强制股权收购机制分析第40-49页
    (一) 强制股权收购作为破解公司僵局路径的必要性第40-42页
    (二) 强制股权收购作为破解公司僵局路径的可行性第42-43页
    (三) 比较法探究第43-49页
        1.美国第43-44页
        2.英国第44-45页
        3.德国第45-46页
        4.日本第46页
        5.台湾地区第46页
        6.域外立法对我国的启示第46-48页
        7.小结第48-49页
五、完善我国强制股权收购机制的设想第49-53页
    (一) 强制股权收购主体的确定第49页
    (二) 强制股权收购股权价格的确定第49-50页
    (三) 强制股权收购制度适用的分类讨论第50-51页
    (四) 强制股权收购与司法解散制度的衔接第51-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致谢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西Y区法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研究
下一篇: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任免法律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