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绪论 | 第8-14页 |
| (一)选题背景 | 第8页 |
| (二)选题意义 | 第8-9页 |
| 1、理论意义 | 第9页 |
| 2、现实意义 | 第9页 |
| (三)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 1、社会工作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综述 | 第10页 |
| 2、社会工作方法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 (四)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 | 第11-12页 |
| 1、研究内容 | 第11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3、研究思路 | 第12页 |
| (五)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 第12-14页 |
| 1、主要创新点 | 第12-13页 |
| 2、文章的不足 | 第13-14页 |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第14页 |
| (二)社会工作方法 | 第14-16页 |
| 1、个案工作方法 | 第14页 |
| 2、小组工作方法 | 第14-15页 |
| 3、社区工作方法 | 第15-16页 |
| 二、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采用的主要方法 | 第16-20页 |
| (一)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1、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 | 第16页 |
| 2、“四个高度认同”教育 | 第16-17页 |
| 3、社会主义法治观教育 | 第17页 |
| 4、形势政策与民族团结教育 | 第17页 |
| (二)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的主要方法 | 第17-20页 |
| 1、理论灌输法 | 第17页 |
| 2、实践锻炼法 | 第17-18页 |
| 3、自我教育法 | 第18页 |
| 4、榜样示范法 | 第18-19页 |
| 5、咨询辅导法 | 第19-20页 |
| 三、社会工作方法在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20-25页 |
| (一)必要性分析 | 第20-24页 |
| 1、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新变化 | 第20页 |
| 2、高校学生的思想特征和工作难点 | 第20-23页 |
| 3、社会工作方法是提升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 第23-24页 |
| (二)可行性分析 | 第24-25页 |
| 1、工作对象的一致性 | 第24页 |
| 2、目标价值的相似性 | 第24页 |
| 3、工作内容的交叉性 | 第24-25页 |
| 四、社会工作方法在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原则和路径 | 第25-30页 |
| (一)社会工作方法在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一般原则 | 第25-26页 |
| 1、服务性原则 | 第25-26页 |
| 2、主体性原则 | 第26页 |
| 3、结合性原则 | 第26页 |
| 4、实效性原则 | 第26页 |
| (二)社会工作方法在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具体原则 | 第26-27页 |
| 1、积极救助原则 | 第26-27页 |
| 2、科学干预原则 | 第27页 |
| 3、引导自决原则 | 第27页 |
| 4、资源链接原则 | 第27页 |
| (三)社会工作方法在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路径 | 第27-30页 |
| 1、从普遍教育方法向个案工作方法转变 | 第28页 |
| 2、充分激发学生小组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第28页 |
| 3、运用社区工作方法提升学生社会化水平 | 第28-29页 |
| 4、发挥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力量 | 第29-30页 |
| 五、个案工作方法在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 第30-40页 |
|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 第30-34页 |
| 1、基本假设 | 第30-31页 |
| 2、基本方法 | 第31-32页 |
| 3、案例分析 | 第32-34页 |
| (二)行为修正模式 | 第34-40页 |
| 1、基本假设 | 第35-36页 |
| 2、治疗方法 | 第36-37页 |
| 3、案例分析 | 第37-40页 |
| 六、小组工作方法在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 第40-48页 |
| (一)社会目标模式 | 第40-42页 |
| 1、小组工作的目标 | 第40-41页 |
| 2、小组的性质 | 第41页 |
| 3、小组成员 | 第41页 |
| 4、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 第41页 |
| 5、实践的原则 | 第41-42页 |
| 6、模式的优缺点 | 第42页 |
| (二)小组治疗模式 | 第42-48页 |
| 1、小组工作的目标 | 第43页 |
| 2、小组的性质 | 第43页 |
| 3、小组成员 | 第43页 |
| 4、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 第43页 |
| 5、实践的原则 | 第43-44页 |
| 6、模式的优缺点 | 第44页 |
| 7、案例分析 | 第44-48页 |
| 七、社区工作方法在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 第48-54页 |
| (一)地区发展模式 | 第48-50页 |
| 1、明确发展目标 | 第48-49页 |
| 2、介入策略 | 第49页 |
| 3、工作者的角色 | 第49页 |
| 4、社区居民的范围与角色 | 第49页 |
| 4、案例分析 | 第49-50页 |
| (二)社会策划模式 | 第50-54页 |
| 1、选定目标 | 第51页 |
| 2、社会策划的内容和程序 | 第51页 |
| 3、工作者的角色 | 第51页 |
| 4、社区居民的范围与角色 | 第51页 |
| 5、案例分析 | 第51-54页 |
| 结语 | 第54-55页 |
| 注释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 附录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