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2-14页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 | 第14-18页 |
2.1 产业集群理论 | 第14-15页 |
2.2 循环经济理论 | 第15页 |
2.3 战略管理理论 | 第15-16页 |
2.4 SWOT分析法 | 第16-18页 |
第3章 当前鹰潭市铜产业发展现状 | 第18-25页 |
3.1 国内外铜产业发展现状 | 第18-21页 |
3.1.1 国际现状 | 第18-19页 |
3.1.2 国内现状 | 第19-20页 |
3.1.3 省内现状 | 第20-21页 |
3.2 鹰潭市铜产业发展现状 | 第21页 |
3.3 鹰潭市铜产业地方政策情况 | 第21-22页 |
3.4 鹰潭市铜产业竞争现状 | 第22-23页 |
3.5 鹰潭市铜产业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3-25页 |
3.5.1 企业利润增长质量不高 | 第23页 |
3.5.2 生产成本占用资金比例过高 | 第23-24页 |
3.5.3 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通 | 第24页 |
3.5.4 产业政策支持不够 | 第24-25页 |
第4章 鹰潭市铜产业发展SWOT分析 | 第25-33页 |
4.1 鹰潭市铜产业发展优势 | 第25-27页 |
4.1.1 区位优势 | 第25页 |
4.1.2 产业优势 | 第25-26页 |
4.1.3 技术优势 | 第26-27页 |
4.2 鹰潭市铜产业发展劣势 | 第27-28页 |
4.2.1 铜加工企业产业规模和生产技术发展不足 | 第27页 |
4.2.2 生产要素保障不足 | 第27页 |
4.2.3 产品交易市场不活 | 第27-28页 |
4.2.4 铜加工企业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落后 | 第28页 |
4.3 鹰潭市铜产业发展机会 | 第28-31页 |
4.3.1 世界经济稳步复苏 | 第28-29页 |
4.3.2 中国经济稳中有进 | 第29-30页 |
4.3.3 铜企业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 | 第30页 |
4.3.4 铜加工产品的种类更加齐全 | 第30页 |
4.3.5 铜加工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 第30-31页 |
4.4 鹰潭市铜产业发展威胁 | 第31-32页 |
4.4.1 铜资源供给短缺 | 第31页 |
4.4.2 铜加工成本提升 | 第31页 |
4.4.3 银行信贷支持难 | 第31-32页 |
4.5 鹰潭市铜产业发展SWOT矩阵 | 第32-33页 |
第5章 鹰潭市铜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及措施 | 第33-39页 |
5.1 总体思路 | 第33-34页 |
5.1.1 指导思想 | 第33页 |
5.1.2 基本原则 | 第33-34页 |
5.1.3 发展思路 | 第34页 |
5.2 铜产业发展重点策略选择 | 第34-36页 |
5.2.1 拓宽铜产品销售市场策略 | 第34-35页 |
5.2.2 整合铜产业上下游策略 | 第35页 |
5.2.3 提高铜产业科技水平策略 | 第35-36页 |
5.2.4 推进铜产业循环经济策略 | 第36页 |
5.3 鹰潭市铜产业发展相关建议 | 第36-39页 |
5.3.1 加强地方铜产业发展部署 | 第36页 |
5.3.2 加快拓宽铜产品销售市场 | 第36-37页 |
5.3.3 加快提升铜加工技术水平 | 第37页 |
5.3.4 加快推进鹰潭铜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 | 第37页 |
5.3.5 加快建立完整的铜产业链 | 第37-38页 |
5.3.6 加快提高国内铜企业对铜定价的话语权 | 第38页 |
5.3.7 加快建立和完善应对国际铜价格波动的监控和预警机制 | 第38-3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9-40页 |
参考资料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