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4-20页 |
1.1 内生菌简介 | 第14-16页 |
1.1.1 增强植物抗逆性 | 第15页 |
1.1.2 促进植物的生长 | 第15页 |
1.1.3 外源基因载体 | 第15页 |
1.1.4 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作用 | 第15-16页 |
1.2 内生菌多样性研究法(DGGE&高通量测序) | 第16-17页 |
1.3 苔藓内生菌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1 苔藓植物表面灭菌以及内生菌分离纯化方法 | 第17页 |
1.3.2 苔藓植物内生菌多样性的研究 | 第17-18页 |
1.3.3 苔藓植物内生菌功能研究 | 第18-19页 |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苔藓植物表面灭菌方法 | 第20-28页 |
2.1 实验材料仪器 | 第20-21页 |
2.1.1 藓类样品来源 | 第20页 |
2.1.2 试剂 | 第20页 |
2.1.3 仪器 | 第20-21页 |
2.1.4 PDA培养基 | 第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2.2.1 材料预处理 | 第21页 |
2.2.2 灭菌方案 | 第21-22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2-25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5-26页 |
2.5 讨论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羽枝青藓内生菌分离及纯化 | 第28-3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3.1.1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28页 |
3.1.3 培养基配制 | 第28-29页 |
3.1.4 羽枝青藓植株研磨和培养 | 第29页 |
3.1.5 内生菌种类鉴定 | 第29-30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3.2.1 内生菌分离及纯化结果 | 第30-31页 |
3.2.2 菌种鉴定结果 | 第31-33页 |
3.3 讨论 | 第33-35页 |
第四章 羽枝青藓内生功能菌筛选 | 第35-43页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4.1.1 材料 | 第35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4.2 实验结果 | 第36-41页 |
4.2.1 促生菌筛选实验结果 | 第36-39页 |
4.2.2 抑病菌筛选实验结果 | 第39-41页 |
4.3 讨论 | 第41-43页 |
第五章 影响藓类植物内生菌构成的因素 | 第43-63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44-47页 |
5.2.1 材料预处理 | 第44页 |
5.2.2 微生物组总DNA提取 | 第44页 |
5.2.3 目标片段PCR扩增(高飞,2014.) | 第44-45页 |
5.2.4 扩增产物回收纯化 | 第45页 |
5.2.5 扩增产物荧光定量 | 第45页 |
5.2.6 测序文库制备(李梦溪,2012.) | 第45页 |
5.2.7 上机进行高通量测序(王兴春,2012) | 第45-46页 |
5.2.8 PLS-DA(PartialLeastSquaresDiscriminantAnalysis)分析 | 第46页 |
5.2.9 GraPhlAn分析 | 第46-47页 |
5.2.10 热图分析 | 第47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7-61页 |
5.3.1 三种藓类植物内生菌多样性分析 | 第48-57页 |
5.3.2 环境条件对羽枝青藓内生菌多样性的影响 | 第57-61页 |
5.4 讨论 | 第61-6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8页 |
6.1 表面消毒和内生菌分离的结论 | 第63-64页 |
6.2 有关苔藓植物内生菌多样性 | 第64-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 | 第72-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